心理法宝丨“五位一体”创“心”品牌,高质量推动中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23-12-02

为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力发展我市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心理服务能力,中山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中山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工作项目办公室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及中山市心理卫生协会联合组织开展《2023年中山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讨班暨部门联席会议》。本研讨班特邀请国内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及心理危机干预领域知名专家刘铁榜、谭文艳、梁先锋、尹平及方莉等莅临授课、演练及督导。

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主要负责人及各镇街卫生健康分局代表、我市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心理科、各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负责精神卫生或社会心理服务的医务人员、心理教师、社会机构等2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翠萍出席研讨班,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蒋廷云主持。

李翠萍致辞,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心理卫生工作,由市政法委和市卫生健康局等21个部门共同牵头制定了《中山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4年)》,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省级试点建设工作,充分运用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员单位心理相关部门、市级及镇街综合医院心理科、中山市心理卫生协会、市内心理机构及社会团体资源,结合我市本地特点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在一老一少、高压职工群体、特殊人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心理健康宣教、平台建设、队伍培训、危机干预等领域均有所成效,形成了我们中山社心工作的品牌与亮点。

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努力和提升的空间,要继续高质量推动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一是粤心安平台的规范化建设需要完善。二是职工心理服务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三是行业资源需要实现共同发展。四是服务氛围需要社会各级各界的支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希望大家要深刻理解此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认识,认真学习,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心理服务。

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蒋廷云表示,在市卫生健康局的带领下,市第三人民医院将以务实的态度,以点带面推动落实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长效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系统推动心理诊疗、培育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心理健康宣教等工作。

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和谐社会注入“心”力量

一、打造特色心理服务项目,构筑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新高地。

一是提升儿少心理门诊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常态化工作。建立了卫健与教体部门联合、心理医生与心理教师分级处置、校园—家庭—医院联动的心理事件处置模式,在心理服务能力提升培训、高危学生转介治疗等方面做出了中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与亮点。

二是关爱长者心理健康,深化《情暖中山,关爱老龄心理》项目,激励老年人学会自我调节,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传递健康老龄化理念。

三是关注高压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体检干预服务。

二、多渠道推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善用市社会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提升24小时公益自助服务功能。

依托市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微信公众号设置云平台,提供免费心理评估、高危预警、心理宣教及自助干预等公益服务。

四、常态化推动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健全社会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中山市心理援助热线(0760-88884120)及时性、经济性及方便性等优势。

五、强化培训授课机制,多部门联动,大力发展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023年中山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讨班

研讨班围绕省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探索、各重点人群(儿童青少年、高压职业人群、孕产妇、老年人等)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技术等方面,通过集中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演练等方式开展培训。

参会学员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讨班加深对各重点人群的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及专业技术实操的了解,为日常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了实用性指导,将更有信心推动促进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