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山新篇章,既需要物质力量,也需要精神力量。过去近一年,中山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奋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答卷。一年过去了,市委、市政府同全市400多万人民在努力交出精神文明答卷上取得了新突破,再次让“文明中山·博爱之城”的城市品牌熠熠生辉,持续擦亮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
博爱乐善 蔚然成风
“一座城市充满温情大爱,就是一座幸福之城。”今年年初,市委书记郭文海曾如是说。
中山有一条兴中道,也是一条博爱之路,始于1988年的慈善万人行几乎年年在此起步。因疫情而阔别多年的慈善万人行今年再次回归线下。元宵佳节时,花海、花灯和绿植,以及“博爱”等标语在3.5公里长的兴中道绵延不断、随处可见,企事业单位、市民群众、外国友人等再次回到熟悉的街头,文明博爱又多了一份厚重。走过30多年的慈善万人行已累计筹集捐款超过18亿元,所募集资金参与了医院、学校、安居工程、敬老院等110项重点公益项目建设,及时有效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困境家庭。其中,唯有组织形式在变,一代代新老中山人对博爱精神的传承从未改变。
2023年慈善万人行巡游队伍。 记者 余兆宇 摄
博爱乐善,是刻在中山人基因里的品格。近10年来,中山志愿者数量实现指数级增长。目前,中山已有11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相当于每4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他们广泛活跃于理论宣讲、社区治理、文化读物、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各个领域。善行善举,增加了城市的文明度,彰显了中山的人性美。今年12月,中山更是举办了2023年度中山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嘉许活动,向2023年度志愿服务事业中涌现的志愿者先进典型致以崇高的敬意,送去城市的关爱与礼遇。
12月5日,中山志愿服务City Walk启动仪式上,参加活动的队伍合影留念。记者 夏升权 摄
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是“中山好人”与道德模范传递的鲜活价值观。今年1月1日,中山好人馆正式开馆,600多名“好人”事迹集中呈现,让中山的博爱精神传递有了更为真切直观的物质载体。经过12年培育,“中山好人”和道德模范方阵不断壮大,全市评选出“中山好人”842人,各级道德模范100余人。其中,83人入选“广东好人榜”,4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1月1日,中山好人馆启用仪式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记者 余兆宇 摄
文明创建 人人尽责
文明城市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今年年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10”行动正式发布,文明实践之风遍吹桂山岐水。市领导以上率下奔赴一线,居民群众挽起袖子就开干,全市率先掀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热潮,全域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提升,使得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中山宜居宜游的动人景象跃然眼前。
随之掀起的一个个行动热潮,一次又一次激发了市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一幅“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画面在中山大地铺开,也交出了“美丽中山”的亮眼答卷:全市全年共整治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境问题1000多处,整治农村户外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约3.3万处,整改农贸市场问题约0.29万个。
居民在西区街道西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练厅内唱歌。记者 冯明旻 摄
除了掀起“运动式”的行动热潮,文明实践更需要恒常化的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在建成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8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镇村全覆盖的基础上,中山今年还大力推动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将文明实践延伸至群众深处、再深处,实现更多资源向基层、乡村涌入。数据统计,依托各类文明实践阵地,中山今年开展理论宣讲、公益创投大赛、文化文艺、科学普及、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场,推动居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