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为五大都市圈明确发展“路线图”。
其中,《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下称“珠西都市圈”)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常住人口1435.3万人。2022年珠西都市圈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约2228.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48%。珠西都市圈以珠海为核心, 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

根据规划,这里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一方面,要大幅提高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
目前都市圈内部便捷高效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各市交界地区快速路和城市道路存在“断头路”“瓶颈路”现象;对外联系通道仍有不足,尚无通道直连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地区。
为此,规划提出,珠西都市圈将加强铁路、公路、航道统筹规划建设,构建“两横三射一纵”综合交通总体格局。
另一方面,要建立协同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都市圈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业务、技术等关联度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示范效应的集群“链主”企业相对缺乏,且在本地的产业链延伸度不高。
规划提出构建“两廊三带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高端服务类、高新技术类、先进装备制造类、现代农业类、海岛海洋旅游等多样化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建成5个以上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此外,要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都市圈。
规划提出,以“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更高品质、高质量、多层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高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规划提出,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实现核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拓展。其中,中山重要增长极,是要建设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精品城市。

除此之外,规划还为珠西都市圈下一步重点推进的主要任务“划重点”:推进市场一体化、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共保共治优美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区域合作开放水平等。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表示,推进珠西都市圈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集聚和合理流动,形成一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有利于提升珠西都市圈整体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有利于珠西都市圈全面拓展开放领域,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为我省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发挥珠三角内外沟通的“桥梁”作用,辐射带动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发展。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