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街道首个“拿地即动工,动工即招商”的“工改工”项目启动
发布时间:2024-01-10 来源:中山+

1月10日,石岐伊电园数字经济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伊电园项目”)开工暨招商启动仪式举行。该项目创新运用“政府整备+国企实施+专项债建设”的改造模式,推动工业地块转型升级,是石岐街道首个“拿地即动工,动工即招商”的“工改工”项目。

1月10日,石岐伊电园数字经济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暨招商启动仪式举行。 见习生 盖刘宝 摄

“国字号”园区再升级

伊电园坐落在中山市富湾南路56号,它还有一个名字——中山美居电商园。2022年,中山美居电商园上榜商务部新增的14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单,成为中山首家入选园区。这也是目前中山唯一一家“国字号”电商产业园区。

再往前,中山美居电商园的前身曾是低端的电子厂、塑料加工厂等传统产业集聚地。作为中山较早推动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的产业园区之一,自2013年启动运营以来,中山美居电商园经过多年发展与升级,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集聚了跨境电商、品牌电商、直播电商、代运营、第三方平台等电子商务及相关企业超400家,是中山电商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发展10年,我们年均促进就业超3000人,年均带动超产值20亿元。”广东汇智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张宝花表示。

广东汇智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张宝花。  见习生 盖刘宝 摄

中山美居电商园发展虽有成效,但园区内仍有部分低效厂房。张宝花说,石岐街道整体工业载体资源紧缺,对于伊电园而言,“工改”最突出的益处就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园区载体空间和车位数量,“通过‘工改’,园区可以重新规划布局,不仅能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促进园区产业升级和转型,还能改善园区的环境和设施,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换句话说,“工改”是伊电园顺应园区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也是迎合产业必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主动作为。

打造国家级跨境电商标杆园区

当前,中山正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珠三角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旺盛。作为珠江西岸为数不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伊电园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石岐街道乃至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

据悉,伊电园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超13亩,总建筑面积超4.6万平方米,项目计划一年完成竣工,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一栋数字经济智造大楼,其中包括停车楼和产业孵化器等配套设施。

项目效果图。 通讯员供图

项目建成后,伊电园将成为中山地区聚合人才、资本、技术、服务等要素的先进智能制造基地,带动数字经济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内产业链集群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中山数字经济产业的影响力。

“作为伊电园的运营方,我们将吸纳数据化生产性服务业入驻,提供互联网数字赋能平台服务,打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同时还将大力促进中山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生态形成,集聚更多人才,进一步提升石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支撑中山打造出国家级跨境电商标杆园区。”张宝花说。

实现拿地、动工、招商“三合一”

“为解决融资难、高质量运营难的问题,我们通过申请专项债,由街道城建局作为建设主体开展伊电园部分低效厂房建设,提升地块使用效率。”石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杰平介绍,伊电园项目实现拿地、动工、招商“三合一”,主要围绕“土地与发展”开展设计,通过把停车楼和生产厂房融合在同一建筑体内、开放更多城市空间等方式实现片区的产城融合。

李杰平透露,为加快推动伊电园项目动工建设,石岐街道专门成立专项工作组,紧盯项目横道图时间节点、建立清单台账、主动对接市相关部门,在各部门紧密配合下,有效实现项目审批提速,创造了石岐街道“工改”的“加速度”。

“我们结合老城区工业资源较少的实际,发挥好原来伊电园的产业优势,将建设中的伊电园定位为数字经济基地,对它进行数字化赋能,建成后,该项目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每亩产出能够达到全市的高标准要求。”中山市石岐街道工改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关志雄表示。

据悉,伊电园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1.67亿,税收超1100万。通过近两年时间深入实施“工改”,石岐街道累计完成拆除整理用地面积近200亩,拆除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预计将推动新增投资12.57亿元,加快重塑石岐街道产业发展新格局。


编辑 陈彦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