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侨房新韵丨听房子讲那过去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1-16 来源:中山+

十九世纪下半叶,香山人出国人数的猛增。中山市文联主席、历史学博士胡波认为与当时清政府改变侨务政策和移民政策,以及当地生存生活环境的恶化不无关联。清政府不但承认了苦力贸易的合法, 还开始为海外华工提供一定的保护。鸦片战争以后,广州的对外贸易中心地位被上海所取代,珠三角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受到严重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失去生计。香山境内本就海盗土匪密集,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人多地少引发械斗等,民不聊生。不少人只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遥远的“金山”。

来自竹秀园的永安集团的创始人郭乐郭泉兄弟离乡别井,也是基于相似的原因,他们从果栏发家,后来成为中国百货业之先驱。 1932年,就在马应彪为纪念其父回乡修建马公纪念堂的同一年,海外致富的香港永安公司创办人郭乐、郭泉、郭顺等兄弟也在其家乡竹秀园村为纪念先父郭沛勋修建了一所典雅高贵的沛勋堂。

竹秀园沛勋堂。

华侨们都希望在回乡时能带回大笔钱财、惠及亲友、留下物业,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显耀门庭的美事。根据资料显示,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期,一批侨居海外的广东华侨便开始在家乡大兴土木、建筑新居,使家乡旧貌变新颜,展现出房舍构造精巧、鳞次栉比的特色。

亲朋好友白手起家、事业有成的故事为“出国热”注入一支催化剂,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还是为真真假假的海外传闻所吸引,踏上背井离乡的崎岖之路。

与风格西化的小洋楼不同,渡头村公园路70号的雷学溢大屋则仍然固守着一份中式的传统,彰显一个大家族的气派。

渡头村公园路70号的雷学溢大屋。

23岁的雷学溢告别妻儿,与宗亲雷生学作伴闯荡加拿大,经过几代拼搏,建立起一个成功的商业王国。如今,由其家族经营的伦敦药房(London Drugs)及百货在加拿大卑诗省、亚省和沙省拥有数十家连锁店。虽然在海外取得成就,融入当地上流社会,但雷学溢的祖屋依然是岭南传统样式,这或许是出于其对乡土的眷念。

中山市本土文化研究学者甘建波指出,旧时的中山人家族观念较强,为满足多代同堂居住的需要,大户人家的住宅建筑多采用以大家庭为单位的封闭式单间住房的布局,俗称为三间堂、五间堂、九间堂等。

雷学溢大屋采用岭南传统样式建造。

仅从建筑外观看,雷学溢大屋便汇集了壁画、砖雕、灰塑等多种岭南建筑艺术,二楼不但采用一排高侧窗,走道地板还设有通风孔,高高的门板也是上下推拉,以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另一特别之处是偏厅的窗户,采用拉窗设计。

尽管侨乡南区走出了这么多赫赫有名、富甲一方的侨胞,但现存的许多侨屋仍是简陋的竹筒式平房。陈泽泓在《广府文化》一书中介绍,“竹筒屋”民居,即纵深组合的单开间民居,有的地方称为“直头屋”。它的纵深视地形长短而定,短则7-8米,长则12-20米。

 “虽然‘衣锦还乡’是华侨们共同的心愿,但成就创富传奇的仍是少数。”雷根成的一声感叹,也留给我们一个问号:不知当年的主人,后来身在何方?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