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华盖如林的城市里,临水望山的诗意栖居乃是奢华的美梦。拐进南区的侨乡中,却发现那只是昔日繁华风貌中的一景罢了。走进古雅的华侨建筑,精致的艺术细节让人流连忘返。自然之美,建筑之美,无处不在。
侨乡的美景倒映在北台的溪流间。北台溪,曾是中山最美的风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此地水量充沛,清澈见底。溪水冲积出两片洁白的沙滩,每逢炎热的夏天,便被男女分占成两个天然浴场,更是孩子们嬉波戏水的游乐场。
侨乡的风雅书写在文人墨客的真迹中,在马岭乡郊与龙塘交界的山道旁,坐落着一处历史悠久的下马岭茶亭。它建于明永乐年间,经多次修葺,保存至今。相传,这里是香山邑通往南洋必经的饮茶休憩之处,官宦到此必下马,谓之下马茶亭。穿过庭院、茶亭,走进话茶山馆,亭内楹联极丰,李荣焱、曾望颜、吴霭等名士墨宝赫然而列。
侨乡的美刻画在那些宽大漂亮的民居内,它们是华侨的祖屋。不管是坚守传统,还是大胆采用西式风格,有一定资本的华侨都十分注重建筑装饰和园林美化,希望以最美的设计装扮自家的祖屋。然而,虽然各自追求的建筑美学趣味不同,但新式的华侨屋都十分注重采光与通风。从其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与实用性的空间设计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南区华侨的开放与务实。
水磨的青砖墙、木构架的梁柱、传统民居建筑往往张扬着雕梁画栋的岭南风。中山市本土文化研究学者甘建波指出,这些传统民居的风火墙多采用硬山式装饰,在屋脊上多装饰人物或动物造型的泥塑、陶瓷、砖雕、石雕、灰雕等,在屋檐、窗门上多有“口彩”装饰。所谓“口彩”,即借用图形的吉祥意义,表达房屋主人的理想心愿,如花瓶图案代表平安; 书卷图案代表书香文人气息; 蝙蝠代表“福到”; 双钱图案代表财富;麒麟送子代表多子等等。一些壁画、古诗、家训等装饰,皆寄托着屋主的感情。
富贵人家的传统大屋的大堂或大厅中,还建有镂雕木神楼或神龛,大部分都以金箔作装饰,用以摆设和拜祭历代祖先的灵牌等物; 商贾人家或书香世家还在大厅的天井、厢房中,装修上镂雕的吊屏(花罩)以及镶嵌木雕或玻璃窗花的屏封等。这些建筑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或中西合璧的侨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保留了门窗的“口彩”、“趟栊门”等中国古建筑艺术的要素。
走进渡头雷学溢大屋,我们还在其会客厅的天花上发现了一处“藻井”, 其内外八面皆有绘画和书法装饰,藻井上有可活动的 木制盖板,板上的花纹图案会与楼底的浑然一体,十分精美,二楼的人可由此将楼下的活动一览无遗。从“老中山”孙幸处得知,这个奇妙的机关除了方便楼上女眷,还具通风采光,以及方便大型家具搬至楼上的功能,同时具有防卫作用。动荡年代,家人一般住楼上,在楼梯口有一特殊的门,一关上就在楼上自成一体,设有藻井是便于观察楼下贼人和自卫打击。
有的侨居以西式“外衣”包裹中式“灵魂”的建筑,像永安郭氏的“沛勋堂”。细看镶嵌在门楣上的彩色玻璃画,虽有现代感觉与西式趣味,却有不少中国传统图案,如牵着孩童眺望远方的老人,衣饰皆是传统的中国服饰。又有一些彩色玻璃以海浪为图案,寓意着主人漂洋过海的传奇经历,这也与传统民居中的壁画有着类似的功能。
在侨乡林立的广东,融合外来文化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是近代十分普遍的建筑风格。对于华侨建筑文化的概括,我们可以轻易地联想到“中西合璧”一词,却似乎难以将其完全阐述。复杂多变的华侨建筑文化元素构建成耐人寻味的谜团,有待后人解答。或许,所有的美丽都带有那么一点神秘,惹人遐想,引人探究。
可叹的是,今天,岭南建筑曾经的那份从容淡定、雍容气度、精细风雅,随着老艺人作古,仅残存于旧民居的细节之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侨房,因其主人多已漂洋过海,在另一片土地上开枝散叶。疏于打理的侨房,在岁月的磨蚀下日渐老败,仅存下华丽的外壳。它们雕刻了时光,记录下时光的流逝。这一份美丽,如何为今人所收藏?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