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侨房新韵丨南区街道沙涌、上塘村:活化老侨房,引来“金凤凰”
发布时间:2024-01-17 来源:中山+

【开栏语】中山是著名侨乡,100多万名侨胞分布在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从这里走出去的华人华侨在不同年代留下一幢幢风格各异的侨房建筑,承载着烟火绵长的乡愁,也为中山留下丰富的侨资源与独特的侨文化。当前,全市上下正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一些侨房资源丰富的镇街、社区(村)通过盘活侨房建筑,引入书房、民宿、餐饮、文创、数字产业等元素,恢复生活场景,再造产业新空间,一家家老旧侨房焕发出新活力。即日起,本报推出“百千万工程·侨房新韵”栏目,讲述老侨房里的新故事,敬请关注。


(视频拍摄:记者 文波 视频编辑:陈晨)

1月的中山天气晴好,沿着城南路来到南区街道沙涌、上塘一带,远远看到威严大气的宋帝遗迹牌坊矗立在村口,提醒访客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随着沙涌村南宝大街、跃进路一带的侨房建筑和集体物业连片盘活,近日,焕新的沙涌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一批批有意进驻的客商。

南区街道沙涌、上塘均是有名的侨村,村中侨房连片。记者 文波 摄

曾经,两条城中村的集体经济来源都很依赖工业厂房租赁和物业出租,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两村正通过连片活化侨房建筑,打造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历史文化街区,在“侨家大院”里引入文旅产业、文化创意和数字经济等业态,书写转型发展的新故事。

活化“老街区”,焕发“年轻态”

17日上午11时,多辆车牌为粤A、粤B的轿车沿着城南路驶入南宝大街,停放在南区街道沙涌学校香山书房前广场,南区街道沙涌经联社党支部书记马杰良和工作人员热情迎上,随之将街区侨房建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一天要接待5到6批客商,他们考察我们的市场前景,我们也在考虑其是否符合街区定位。”马杰良说,这样繁忙的场景,过去几个月都没停过。

沙涌学校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香山书房。记者 文波 摄

沙涌村位于南区街道东北部,距离广珠西线南区出入口仅10分钟车程,便捷接驳港珠澳大桥、在建的深中通道。这里曾走出宋末良臣马南宝,近代百货先驱、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等名人,保留着宋帝遗迹牌坊、镇龙阁、马应彪纪念公园、恩重纪念堂等历史古迹和侨房建筑百余栋。形成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华侨建筑景观。

沙涌学校内部。记者 文波 摄

马杰良坦言,百余栋侨房并非都有活化价值。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特色精品村建设的过程中,他们重点以马应彪先生等爱国华侨集资筹建的沙涌学校为圆心,将其打造成具有侨乡特色“网红”香山书房后,辐射带动、连片活化了位于南宝大街、跃进街的其余6栋侨房建筑,连同附近的集体物业,打造了独具侨房新韵的沙涌村历史文化街区并展开招商。如今,这些曾被低效利用或荒废的侨房正“虚位以待”。

沙涌历史文化街区。记者 文波 摄

2023年12月22日,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市南区街道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举行了沙涌5G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签约揭幕仪式。该产业园成为了进驻沙涌历史文化街区的首个实体项目,按照计划,这里将紧扣“历史”“现代”两大要素融合发展,以5G技术为核心,专注于应用推广、产业集聚、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致力打造成中山5G数字产业基地。

“首个产业项目的落子为整个街区的配套招商带来新气象。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高端项目前来问询。”马杰良说,在挑选项目上,沙涌将街区定位为集华侨文化、商业文化、文化创意、数字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将按照6:4的比例,引入文化产业、配套旅游和餐饮项目,对进驻项目也有一定要求。“我们盼望这些老侨房活化后,能够植入年轻业态,使之成为海内外青年实现创业梦想和创意落地的黄金屋。助力沙涌摆脱过度依赖低效厂房租赁的现状,实现集体经济的产业转型和多元发展。”

美化人居环境让侨房景观串珠成链

与沙涌村仅一河之隔的上塘村也是有名的侨村,现存传统广府民居、中式侨房等100多座。10年前,祖籍上塘村的归侨陈翼良将自家祖屋和承租的10多栋旧房进行修复,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修旧如旧,改造成博物馆、艺术工作室等,让这批侨房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陈翼良将改造后的侨房无偿提供给一些艺术工作者使用,经常接待小朋友到侨房开展研学。

归侨陈翼良对侨房进行活化和改造,其中一栋便是“玖悟斋艺术中心”。记者 文波 摄

陈翼良的好友宋明慧是上海人,近年来奔波两地,在好友改造的一栋侨房“玖悟斋艺术中心”从事讲师工作。他感叹,自己曾到多个侨乡调研,从没看到像上塘村这样有如此多大宅大院的村落。他们从侨房的后人了解到,沿着上塘村师姑岭大街建设的侨房建筑都有着不俗的身世。他们的先辈很多跟随百货先驱从事百货、金融、买办等工作,赚到钱后,回乡购地建起了一座座大宅,从这些建筑的设计和细节中,也能窥见一个时代的中国气派和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10年前,陈翼良回乡,从这些华侨的后人里承租一部分侨房,根据自身能力一步一步改造了一些,但还远远不够。希望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会有更多人来到上塘,发现散落在乡村里的文化瑰宝。大家一起把这些侨家大院活化好、利用好。”宋明慧说。

上塘村兰桂堂。记者 文波 摄

“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我们有着如此丰富的侨房资源,未来将在营商环境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上下功夫,吸引侨胞侨眷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侨房活化,推动文旅融合,实现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塘经联社党支部书记何健柱说,根据省、市“百千万工程”的部署,一段时间以来,南区街道和村集体正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久前,在国企兴中集团的支持下,上塘村法治公园“光伏车棚+充电站”的正式落成,为侨房的连片活化营造良好的条件。未来村集体还准备在师姑岭片区,根据房屋建筑风格对道路、明沟、公共照明、墙体、空地等基础设施进行微改造,带动片区多栋侨房的连片活化,使其与沙涌、竹秀园等侨房景观串珠成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选择,为上塘的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的新兴业态。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陈彦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