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25日从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我市近期出台《中山市城中村微改造先行先试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城中村微改造工作可研、立项和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方向,探索破解城中村微改造瓶颈制约,推动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提速,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推进城市更新升级。
根据《指引》,城中村是指>>
位于城市建成区中或紧邻城市建成区、土地性质以集体土地为主的成片连片建成区域。
城中村微改造是指>>
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以提升功能、完善公共设施等方式对城中村进行设施配套以及环境整治等工作。
已标图入库纳入近期建设规划中的,有计划实行“全面改造”和“混合改造”的城中村,不纳入城中村微改造范围。
今年,中山将全面摸清全市城中村底数,建立城中村微改造储备项目库,基本明确各村改造方向和目标,组织重点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先行,基本确立改造政策体系框架。今年,我市城中村微改造开工不少于3个试点项目,以点带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微改造新方法、新路径。
中山城中村微改造将运用“绣花”功夫做细“织补”式微改造,主动谋划城中村微改造先行先试,打造出中山样板,在全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指引》将城中村微改造分为底线类、宜居类:
底线类的改造内容>>
包括供水、排水、燃气、道路、消防、安防、环卫等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老化更新改造,做到应改尽改。
宜居类的改造内容>>
包括老幼基础服务、文体医疗生活配套设施、开敞空间、公益性场地场所、街路巷命名、标准地址编制及门牌装订等,将在尊重村民和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做到宜改即改。
城中村微改造工作将重点改造底线类设施,包括补齐城中村短板,如推动城中村“三线”规整(下地)和电力线路的规整,因地制宜推行雨污分流,推进污水管网支管到户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如推动城中村道路、人行安全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改造,推进燃气管道建设等;加强城中村公共安全设施,如对设置在入口、主要道路、边缘位置的破损围墙进行修缮加固,对有外墙脱落、空鼓等安全隐患的建筑立面进行解危修缮等。
《指引》明确,有条件的项目可进一步完善宜居类改造内容,提升村民(居民)生活品质,完善养老、托育、邮政快递末端等服务设施,完善社区管理用房、文化活动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社区级公共配套设施及便民服务点等。
《指引》鼓励在完成底线类改造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村集体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分工,完善社会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和产业升级,实现综合治理。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我市已完成城中村改造意愿征询、数据调查等前期工作,眼下正在加快编制2024年城中村年度实施计划和城中村改造五年规划,确保城中村改造项目动则必快、动则必成,全力打造一批成熟的示范性项目。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