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市政协委员周雪清,在刺绣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她在任职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周雪清刺绣艺术工作室,在教学之余钻研刺绣,探索出独特的“雪花针法”。身为文艺工作者的她,常常思考文艺界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以自觉积极的行动服务中山建设,为中山书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贡献力量。
立足专业阵地
为中山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中山市文化建设成绩斐然,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获得感日益增强。然而,周雪清走访发现,在市区及各镇街的公共文化场馆中,仍存在未规划完善或部分空间闲置的情况。“公共空间的最大价值未能发掘,资源未能最大化地整合服务业界,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文化需求方面,中山大有文章可为。”周雪清说道。
结合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周雪清认为,木雕、牙雕、刺绣、陶艺等工艺美术类别产业,中山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对比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毗邻城市,中山市工艺美术类产业发展较为逊色,原因在于工艺美术各门类之间各自为战,业界缺乏协同融合发展的“带头羊”与“火车头”,缺乏共同壮大的合力,造成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在听取工艺美术界从业者心声、实地调研中山市公共文化空间现状、考察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后,周雪清提出了《瞄准“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山市工艺美术馆》的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打破惯有思维
促进经济文化双提升
周雪清建议依托中山市博物馆,建设中山市工艺美术馆,在拓展博物馆展区延伸的同时,提升中山市工艺美术馆的建设规格。她认为,要改变以往“馆场室”建设的思路,秉承多元协同发展的原则。“只有将工艺美术与市场紧密结合,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双提升。”周雪清表示,要将“馆”的“赏”功能扩展至市场的“产”,兼顾“文化视觉输出”与“市场产品输出”。
为了突破“固定馆址”的惯用思维,周雪清提出了“综合建设总馆+散点建设镇街分馆”的创新思路。她建议,让工艺美术馆建设走进镇街,与中山市的“一镇一品”紧密对接,发挥工艺美术服务生活、服务经济的作用。她认为,通过科学规划,将闲置空间建设成为集文化、创新、传承、休闲于一体的工艺美术“长廊会馆”,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更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周雪清还强调活化古建筑、打造中山市工艺美术馆的“工作室群”的重要性。她建议,将中山市众多的古建筑、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古建筑+大师工作室”的形式加以活化利用,引进培育高端的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化人才,让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乡村工匠工作室进驻乡村古建筑。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能发挥其“文-艺-技-商”的功能,形成乡村文化共同体,为中山市人民打造文化盛宴。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