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开幕!以影像力量展现深中通道壮丽景象与人文故事→
发布时间:2024-04-19 来源:中山+

架海上天路
升海上之岛
筑海底之隧
……
深中通道
历七年建设
即将于今年通车

4月2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办,以“深中通道——伶仃洋上现通途”为主题的摄影展将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方成厅拉开帷幕。

作为“世界读书日”“国际劳动节”专题展,此次摄影展集合了中山本土11位摄影师的精心之作,以影像的力量,在向广大建设者致敬的同时,亦向公众展示深中通道这一世纪工程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故事。

4月20日,以“深中通道——伶仃洋上现通途”为主题的摄影展将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方成厅拉开帷幕。记者 刘万杰 摄

凝聚本土摄影圈力量
全面多样展示深中通道建设历程

“展览就要开幕了,我得赶紧核对一下作品的信息。”4月19日上午,总策展人、中山本土知名摄影家张展正拿着一叠资料,在每幅作品前仔细核对着。此时离摄影展正式开幕还剩20个小时,看着自己一手一脚、耗时近半年策划的展览一点点落地,张展不由得感叹:“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4月17日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完成动静载试验,标志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朝着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的目标更进一步。沈仲 摄

策展的初衷,源于多年前的一个约定。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张展的足迹遍布国内外各个城市,很多宏大的世纪工程都曾在他的镜头中留下痕迹。然而,当他第一次走进深中通道的建设现场,仍然被其庞大的工程体量所震撼。他暗自决定,要持续关注深中通道的建设进度,并在建成之日,以摄影展的方式呈现给中山市民。

4月16日11时30分,深中通道全线5G通信网络通过验收,正式实现“网联通”。沈仲 摄

为了让约定成为现实,张展在展开记录的同时,也开始物色钟情于同一题材的摄影师。在他们当中,有与建设管理方签订长期服务协议的职业摄影师,由于工作关系,得以在每一个深中通道建设的时间节点活跃于各个施工作业面,专业、详尽地记录了每个紧张而又不可重复的壮观场面。

深中通道正进行海底隧道的沥青路面施工。刘常粤 摄

在他们当中,更有凭借满腔热情,争取每个拍摄机会的业余摄影师,以及长期工作在深中通道施工第一线的管理者,无论酷暑严寒还是晴天雨天,他们都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参与着伶仃洋上的这场巨变。

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进度逐渐步入尾声,2023年年底,张展正式提出办展览的计划,希望凝聚本土摄影圈的集体力量,将这一历时多年的宏大主题,以更全面、更多样性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展览分为六大板块
涵盖200多幅作品

当计划被提上日程后,张展便开始着手选址。考虑到摄影展的受众多为圈内人士,辐射范围有限,他将本次展览的地址定在了中山纪念图书馆,希望能够借助图书馆的读者平台,进一步丰富受众群体,扩大展览的传播面。

本次摄影展集合了中山本土11位摄影师的精心之作,将向公众展示深中通道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故事。 记者 刘万杰 摄

相比选址,选图的过程要艰辛许多。11位摄影师,5000多张待选图片,如何平衡与取舍,成为摆在张展面前的一大难题。“起初,我是根据自己的策展提纲、按人来选片,结果发现个人的情感严重干扰了对策展思路的把控,后来干脆盲选。”张展说,经过反复多次的筛选,最终有200多幅作品入选,无论画面内容还是拍摄视角,都各具特色。

本次展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涵盖200多幅作品。记者 刘万杰 摄

按照时间脉络和主题,本次展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为“波澜乍起”“神力定海”“云起龙骧”“科技领航”“壮哉雄姿”“致敬深中通道建设者”,全方位展现世纪工程的壮丽景象与人文故事。

其中,“科技领航”板块,具体可归纳总结为两个“十大”即“十大首创”重大装备与系统、“十大技术”形成“十大国际领先技术”,通过图片加数据的方式,让观者了解到更多工程背后的“科技与狠活”。

在“致敬深中通道建设者”板块,“深中通道英雄谱”是一大亮点,一个个动人的施工场面,一张张深中通道建设者朴实无华的“脸谱”,都是世纪工程最真实的写照和最坚韧的力量。

为提升观者的体验感,除了传统的图片展示,现场还设置了视频单元,展览期间,相关的主题视频将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生动呈现伶仃洋上的点滴变化。

届时,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党群综合部副部长杨新辉,保利长大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沈卫东,以及总策展人张展,也将担任嘉宾现身摄影展系列分享会,为市民解读、分享深中通道的创新技术与建设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知识和故事,成就一场“艺术与知识”双向渗透的视觉盛宴。

六年追光只为这一刻

中山知名航拍师苏振飞是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也是11位本土摄影师中的一员。由于工作关系,他从2019年起便开始跟踪拍摄深中通道,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图片与视频素材,本次展览的部分图片以及现场播放的主题视频,就出自他手。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后一个管节及最终接头,正开展浮运作业。苏振飞 摄

2019年4月,在海上颠簸了1个多小时后,苏振飞首次登上深中通道的施工岛屿。当他从无人机视角俯瞰广阔的伶仃洋时,深中通道的施工栈桥已经在海面勾勒出一道动人的曲线。彼时,他仅仅将拍摄当成工作任务来完成,但当他一次次参与重大节点的施工后,他开始为能记录这项世纪工程而感到庆幸与自豪。“有一次,我要跟进最后一节沉管隧道的拍摄,由于施工难度巨大,我在海上拍了三天,那三天我几乎没怎么睡过。”回想起那段日子,苏振飞觉得虽苦犹荣,“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机会啊。”

对于摄影师而言,天气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关键之一。为了追求极致的天气,苏振飞这六年几乎都在起早摸黑中度过,遇到好的季节,他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只为追逐那一道光。

2023年6月11日8时,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历时5年实现合龙。图为建设者们正在船舱内,紧张地开展沉放作业。苏振飞 摄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无论是被晨雾笼罩的深中通道,被晚霞染红的深中通道,还是被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的深中通道,均被他“收入囊中”。遗憾的是,受区域性气候的影响,被低空云环绕的深中通道,始终未能拍到。直到一日,他收到桥面工作人员的通知,说有低空云出现,他立马飞奔到现场。“那时候我感觉心脏在狂跳,每按一下快门,手都忍不住颤抖,拍完之后连晚饭也顾不上吃,第一时间修图,晚上更是兴奋得彻夜难眠。”苏振飞说。

借这次展览的机会,他也重新梳理了一遍六年来拍摄的图片。看着深中通道在自己的镜头中逐渐成型,他有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也更加明白了“摄影就是记录历史”的真正含义。站在偌大展厅里,想象着这一张张见证历史的珍贵图片即将迎来第一批观众,苏振飞感觉,这六年的付出,就是为了迎接这一刻。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