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山烈士的传奇铭记在血色相册里,谁知道他的亲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8-13 来源:中山+

赵烈是广东中山人,是《我们是抗日小兵》摄影名作的作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位于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碾盘沟村的晋察冀画报社原址,一场雷烨与赵烈摄影文献展正在举办。一本血迹斑斑的《生活日记》是珍贵的展品,上面不仅留下雷烨和赵烈两人的摄影作品,更留下了双烈牺牲时溅洒的鲜血。

《生活日记》相册,不仅留下雷烨和赵烈两人的摄影作品,更留下了两名烈士牺牲时溅洒的鲜血。受访者提供
《生活日记》相册原本属于雷烨,赵烈进行了续写。受访者提供

这本相册,有赵烈的签名。扉页,是赵烈为雷烨写下的悼文。“通过这本相册作为载体,我们看到了战争中两个具体个体的命运,看到了曾经鲜活的两个年轻的生命。雷烨和赵烈,分别从浙江金华和广东中山奔赴延安,一手拿相机,一手拿枪,既是记者,又是战士,冲锋在战场前线。”作为本次策展人之一的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福建省华光摄影艺术博物馆馆长崔波告诉记者,“他们共同留下的文献,见证了两人无私而壮烈的人生选择,也让我们后人通过观看影像,与他们建立起某种新的精神联系。”

赵烈的摄影名作《我们是抗日小兵》。受访者提供

据《〈晋察冀画报〉创刊号》记载,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河北石家庄平山县太行山里的小山村碾盘沟诞生。《晋察冀画报》(即《解放军画报》前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发行的第一本画报,也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画报刊物,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延安《解放日报》的高度评价。聂荣臻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题词。在此之前的1942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县碾盘沟村正式成立,沙飞主任(社长),罗光达为副主任,赵烈为政治指导员。后来,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围剿,1943年2月《晋察冀画报》转移到平山县曹家庄、阜平县上庄、柏崖村、洞子沟等地出版。1943年秋,画报社在阜平县柏崖村被日军包围,指导员赵烈、工务长何重生等9位战士壮烈牺牲。

赵烈遗照。受访者提供
赵烈的遗物。受访者提供

原本属于雷烨的相册日记,是赵烈牺牲后,战友从其身上发现的。此时,相册册页已叠染两人的血迹。

相册日记里面有赵烈写的悼文“在这个册子上面,有你和暴敌遭遇时决然自杀时所流下的血迹斑斑,当我每次翻开时,看到那已经变成紫黑色的血迹和铁夹上为血所浸蚀而生成的铁锈的时候,你那年轻睿智的脸庞,沉毅而和蔼的神色,清晰而响亮的声音……都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抚摸着你那已经消失的温暖和热气的血迹,我便记起你所留给我的深刻的印象。雷华(烨)同志!我就拿你这遗物作为对你不可磨灭的、永恒的记忆的纪念品吧!一九四三,八月”。

相册扉页,是赵烈为雷烨写下的悼文。受访者提供

雷烨牺牲于平山县曹家庄。根据记载,1943年4月,战地记者雷烨在河北平山县曹家庄为《晋察冀画报》整理冀东抗战照片专辑。19日深夜,日军突袭村庄,雷烨放弃优先撤离机会,坚持指挥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延误了撤退时机。20日拂晓,他在南段峪山谷遭日军包围,身负重伤后撕毁文件、砸碎相机与钢笔,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殉国,年仅29岁。

战友整理雷烨遗体时,发现一本浸透鲜血的册页日记,内含他拍摄的珍贵影像。册页日记被交给晋察冀画报社指导员赵烈保管。赵烈将其随身携带,并继续用自己的影像及文字续写下去,直至牺牲。

崔波看来,两位烈士的故事,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画报社以鲜血凝结的革命情谊与精神传承的悲壮篇章。这一本相册见证了两位年轻人为了共同的使命前赴后继,在残酷的战争中仍然舍己救人、舍身忘我的精神。“这样同时记录双烈影像作品、见证两位烈士流血牺牲的文献,在战争中十分罕见,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更是不可磨灭的抗战物证。”他说,“举办展览,是为了缅怀先辈,致敬先烈,让后人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我们还在为烈士寻找亲人”

烈士赵烈长眠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烈士陵园。前不久,崔波去河北,又特地前往瞻仰。“我们还在为烈士赵烈寻找亲人。”崔波说,这些年来,大家一直努力为烈士寻亲。2023年,在赵烈牺牲80周年时,《中山日报》也曾报道过保定、中山两地为烈士寻亲的新闻。

赵烈1920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在广州市知用中学高中毕业后,于1938年春北上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夏,赵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从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八路军陕北留守部队工作,后赴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干事。

赵烈在延安学习的两张毕业证书也在这次展览中。一张是陕北公学毕业证书,证书上贴有赵烈十八岁时的照片。另一张是抗大毕业证书。上面写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第一大队第三队学员赵烈,学习期满,经本校考察,学习成绩尚属合格,准予毕业,特发给毕业证书。”证书盖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印。

 赵烈的陕北公学毕业证书。受访者提供

赵烈多才多艺,擅长摄影,能写会唱。他在《晋察冀画报》发表多幅新闻照片,《我们是抗日小兵》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解放区摄影名作之一。赵烈还有不少作品被收入《晋察冀画报》丛刊,其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仍被各种画刊画册影集录用或入选影展。赵烈在《晋察冀日报》《子弟兵报》发表过《文化的鲜花》等多篇文章,还与章文龙合作谱写《晋察冀画报社社歌》《晋察冀画报社一周年纪念歌》。

1941元旦,我军攻克阜平城后,从破毁之敌防御工事中抬回战利品。赵烈摄影作品。受访者提供

“在我们眼中,赵烈是一名优秀的党员、记者、艺术家。”崔波说,大家在收集整理和研究赵烈生平文献时,看到了赵烈对自己要求严格,处处以作则,在反“扫荡”中,原本已经突围他,却选择和雷烨一样,为保护战友而壮烈牺牲。“他牺牲时只有23岁。他的品格和才华,让我们这些摄影从业者敬仰和感动,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的亲人,希望能早日找到他的亲人。”

相关报道:https://epaper.zsnews.cn/epaper/zsrb/paperdate/20231213/part/3/articleid/2.html


编辑  何淼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