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可谓根深蒂固,在中山当然也不例外。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出生于中山的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积极倡导提出“茶为国饮”。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茶叙”外交充分展现了中国文明之礼,“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茶产业的复兴和发展,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绝佳阐释。
老话常说“好山产好茶”。
有“湾区绿谷”美称的五桂山地区是珠三角地区难得的本土茶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五桂山白石坳大帽山岭诞生运作的五桂山茶场,盛产五桂山红茶(以下简称“五桂红”)。五桂山茶场始于1975年,1988年前后迎来茶叶种植的鼎盛时期,茶场总面积达1100亩,总产量30吨。
“五桂红”因生长在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的五桂山深山密林之中,茶叶甘醇美味,色泽橙红,成为中山特产之一。然而随着历史变迁,茶场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落寞荒废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昔日“五桂红”现在还存在吗?如今,五桂山的茶园发展现状如何?还有人在这里坚守吗?又有哪些新变化?谷雨前后,正值春茶最佳赏味期,记者分别走进三个不同的茶园了解情况。
在这里,有年近七旬的老知青夫妇仍在坚守传统茶园种植,也有新新人类95后年轻从业者的加入,有已经规模化发展的景区研学茶产业,也有正积极布局茶厂的情怀茶人。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正以各自的方式试图重塑“五桂红”昔日辉煌……
01 | 老知青茶农夫妇:坚持手工制“五桂红”
生活在南桥村白石坳10号的古观明和黎少喜夫妇是一对老茶农,两人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进入种茶、制茶行业已有40多年。从挖坑、翻土、育苗、采茶、萎凋、制茶等工艺全流程,夫妇俩早已是“行家能手”。
夫妇俩曾在五桂山茶场种茶多年,是开山种茶的“老知青”。1975年,中山县房管处的60名知识青年来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的大帽山种植茶树,发展茶叶生产。五桂山茶场所产的就是今天已鲜为人知的五桂山红茶,3年后,知青返城,白石坳村民便接棒继续种茶。
夫妇俩家后面就是一片茶山,前几年,由于要照看年幼的孙女,这座茶山曾经荒废了几年。去年底,夫妇俩重新整修茶园,拔除杂草、清除枯萎的茶树、铺设灌水管道……让占地10亩的茶园开始恢复它新的活力。茶园内,只见一垄垄整齐的茶树郁郁葱葱,纷纷抽出了嫩绿的芽头和叶片,阵阵茶香伴着春风扑鼻而来。
这个春天,夫妇俩收获了一年之中最早的第一批茶——明前茶(头春茶)。站在郁郁葱葱的茶园内,黎少喜熟练地用指尖在树上掐采下“一枪两叶”,凑近鼻尖细闻清香。黎少喜说:“我们常年跟茶打交道,一闻就知道这时候的春茶口感清新,果香味很浓,很多人喝了后觉得像果茶。”
黎少喜回忆道,大约在1974-1975年间,当时知青们每天要挖2尺深、10丈长的沟种茶籽,现在看到的也都是当时种下来的茶树。当年,黎少喜还被派到福建、英德学习制茶技术,回来后,开始揉茶、炒茶。她说:“那时用一个很大很大的锅来炒茶,人坐在灶台边上,汗水不停地滴下来,滴到锅的边缘上,就嗞的一声蒸发了。茶多的时候,忙不过来,附近十几个村民都一起来帮着揉茶、炒茶。我跟茶打了大半辈子交道,非常辛苦。”
“我们一家人都很爱喝茶,我们种的茶主要供自己和周边的亲朋好友喝。”采访间隙,热情好客的古观明拿出新采摘制成的“五桂红”招待我们。红茶被放入杯中,在沸水里高低飘舞沉浮,叶形逐渐被还原,飘出馥郁扑鼻的果香气。趁热喝一口,口腔中好似白兰花和桂花的味道,唇齿留香。
“我们老了,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将五桂山红茶弘扬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五桂山孕育出来的好茶。”对于年近七旬的古观明和黎少喜夫妇俩来说,最难以割舍的还是这股“五桂红”本味。
在很多个闲暇的时光,夫妇俩总习惯围坐在庭院的茶台上,静静泡上一壶自制“五桂红”,配上自制的客家茶果,享受一段美好的休闲时光……
02 | 95后茶艺师:热爱茶文化,看好茶文旅发展
无疑,老一辈的茶农曾为“五桂红”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如今,这行也有不少新新人类的加入,1998年出生的年轻茶艺师梁守鑫(大家都叫他阿鑫)就是其中一员。
近日,在五桂山大尖山露营公园内的茶园研学基地,穿着棉麻质地的上衣、头戴草帽、手挎竹筐的阿鑫穿梭在茶园里带领一群来自广州的老年人游客采摘茶叶。
“采茶时,我们要从茶树新梢上摘取芽叶,像这种一芽两叶的就可以采了……”阿鑫语气认真温柔地告诉初次采茶的体验者。“今天的体验很有收获,这是我第一次自己采茶,感觉很有意思。”广州游客熊丽霞笑着告诉记者:她老家在广东梅县,家乡人都非常喜爱喝茶。自己在广州从事公安工作,工作之余自学剪纸,其中也创作了茶文化主题剪纸画如“茶姑”等。
阿鑫带领游客采茶下山后,来到山脚下的“闻道阁”茶室,开始泡茶品茶。阿鑫凝神聚气、手法娴熟地展示泡茶过程,备具、洁具、赏茶、投茶、洗茶、泡茶、奉茶……一招一式尽显优雅。“请喝茶”“谢谢”游客按照阿鑫的指教用双手接过杯子,开始优雅品茶。
“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很擅长炒青绿茶,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从小就非常爱喝茶。”阿鑫来自广西南宁横县,当地盛产茉莉花茶。他大学学习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其中茶文化是必修课程,因此他大学期间就考取了高级茶艺师证书。2022年下半年,机缘巧合下阿鑫来到五桂山从事茶艺师导赏工作。
“学茶以来,我深深感知到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不仅可以融入日常生活,对我们精神世界也有提高。”阿鑫说:“就我个人而言,我以前的性格是比较急躁的,现在懂得循序渐进的重要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能急于求成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现在,我经常反省自己,性格也更加沉稳冷静了。”
从业一年多来,阿鑫接待过很多团队,中小学生、大学生、老年人、机关团体……阿鑫说:“最多的还是学校组织的学生研学游团队,很多学生家长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接触多学习中华文化瑰宝,孩子穿上汉服泡茶也特别美,大家的学茶意向很大。”
“我非常喜欢这行,现在我主要是进行茶文化的实践,不断自我精进。同时,我也很看好茶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阿鑫认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扶持政策也日益完善。“我相信,这里今后也会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进行采茶、制茶、泡茶等多样的文旅体验。”
03 |年接待茶研学游客10万人次,推出多款茶衍生伴手礼
阿鑫所工作的茶园便是位于国家3A级景区大尖山露营公园内的五桂大尖红茶园。自2015年起,这里种植了300多亩红茶,分别在三个种植园分阶段种植红茶20000株。这里也是中山目前最大的红茶园,2019年开始开展茶文化研学体验活动,有红茶种植园、茶文化展示厅、制茶车间、茶艺体验室等体验场景。
茶文旅研学是该景区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新板块,对弘扬茶文化、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振兴乡村都有意义。“现在茶文旅包括采茶、炒茶、品茶、汉服体验、拍照服务等项目,每年吸引约10万人次游客前来体验茶文化,主要是团体游客,人均消费100元左右。”据景区负责人林紫君介绍:“通过茶文旅,我们带动了上百人就业,包括像阿鑫这样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还有一些当地的农民朋友。”
据介绍,该景区还定期举办采茶节,推出了手工茶伴手礼、企业定制茶等衍生产品,主要是“大尖红”和“大尖白”,均已注册商标。此外,还通过茶饮和水果结合的创新制作,推出雪梨煮白茶、柠檬茶、冷饮等。
“五桂山的好山好水出好茶,我们的这个茶园虽然建成时间不久,但是这里的土壤、气候、山水让这里种植产出的茶别有一番滋味。”林紫君表示,目前,企业通过自己开发自己种植的模式运作茶园,品茶、赏茶、买茶等一站式体验。她相信,借助茶文化载体,还将带动中国传统器乐表演、传统舞蹈、茶艺表演等多种文旅活动融合发展。近年来,景区也在积极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发展模式,拓宽新消费业态,推进茶产业融合发展迈向纵深。
04 |修复原知青茶厂旧址,复兴“五桂红”
在五桂山南桥村白石坳大帽山岭,有这样一群爱茶之人,他们热爱茶事的种植、生产、发掘体验,想复原“五桂红”曾经的辉煌,并将茶场命名为“知青茶场”。这里是原知青茶厂旧址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荒废。
两年前,由中山悠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山市香山古道知青茶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进行保护性开发,目前已复原生态茶林一百多亩,并修复原知青茶厂旧址,预计今年下半年对外开放。
走进知青茶场,一侧的山坡上栽满了茶树,茶园梯田错落有致,茶园风光美不胜收。另一侧,则有几处竹林流水,竹林掩映下,中山市古琴协会会长林书舟身穿汉服正现场表演吹箫《我的祖国》。在她看来,这里风景秀美,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总让她不禁联想到竹林七贤相聚的环境。
“这里的茶树至少都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已经融入五桂山的基因,口感独特,可以让远离家乡的人品出乡愁的味道。”林书舟也是知青茶场的股东之一,她介绍,一起的合作伙伴是一群热爱茶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两年前开始,秉承修旧如旧理念,知青茶场已基本恢复原生态景观,未来将打造成集本土茶叶产研学一体化、香山古韵茶文化交流研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湾区青少年户外康体劳动体验、中国古典音乐山水舞台和假期团建露营活动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基地,助力中山乡村振兴和文化兴城战略实施,力争成为中山“香山古韵”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中的典范。
经查阅,宋朝乐史《太平寰宇记》和清代康熙《香山县志》卷一等史料均有记载:“五桂山,在县南八十五里……产各异花甚多,其阳,产神仙茶。”中山五桂山山脉一带有本土茶生产,均初步勘找,在高山密林中已发现近百年树龄的茶树数丛。
中山知青茶场制茶总监林光明告诉记者:由此为据,知青茶场发展方向就是想把中山茶文化历史重新振兴,并启动对已发现的原始群体种茶树进行保护,通过加强研究开发,培植更优质的本土茶园,以提高红茶整体品质(已注册为香山博爱红),并立志复原史料记载中“香山神仙茶”(暂命名为五桂山小兰花茶)的古法制作技艺,创新发展传统名茶,并建立现代食品安全加工体系,规范生产流程,稳定茶叶品质。从而重新打响“五桂红”的知名度,将其打造成为中山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我们前期已经投入了几百万元,进行基础建设,如道路、停车场、茶林修复等工作。我们要打造中山最美茶园生态保护,实现大湾区南桥村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带动当地居民加大茶叶种植和恢复茶产业经济!”林光明透露,他们正加快建设知青茶场,未来计划将南桥村已建成的户外房车露营、美途老同学团建活动基地和芋子窝小青龙虾孵化养殖场等地相结合,形成生产、食宿、休闲和研学一体的区域产业链经营模式,带动村民盘活荒置的山塘、林地和人力。同时,创建户外琴茶民乐艺术集训和大型山水稻田舞台表演为主题的音乐艺术小镇,成立中山归心民乐团加强与各省各地市大中小学校和艺术团队开展文化交流、汇报表演,重温知青岁月,带动青少儿劳动体验。
此外,知青茶场计划通过场地和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将茶产品再深加工为茶健康日用品:茶饼干、茶酒饮、茶牙膏、茶浴露等高附加值衍生产品,从而在五桂山南桥村打造出一条经济链以茶元素为主的绿生健康养生产品系列,携手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编辑 张倩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