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发现450余处党史类文物 地毯式普查寻访多处革命遗址
发布时间:2025-07-01 来源:南方日报

普查队员在寿山世居标记坐标点位。   受访者供图

普查队员在寿山世居标记坐标点位。   受访者供图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自国务院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广东省普查办践行“应普尽普”的要求,发布《关于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公告》,全时段面向社会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信息,聚焦党史文物,开展地毯式普查。截至目前,广东省累计调查党史类新发现文物450余处。

在此次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惠州市普查办综合运用文献考据、实地走访、科技测绘等多元手段,对革命遗址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黄氏祖祠(禾多乡农会旧址)、元和寿山世居、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等一批重要革命遗址被重点记录。

在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木沥村元和村,一座名为“寿山世居”的文物点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2024年10月,惠城区博物馆馆长、惠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刘佳妮接到该文物点的线索,即刻与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代表详细了解该村现状、文物点历史沿革情况,并与村民交流。

据在寿山世居居住20多年的村民李挺回忆,寿山世居李氏族人曾在惠州市区水东街经营名为“东和行”的商铺,生意兴隆。在抗日战争时期,寿山世居和东和行曾接待过一批文化名人。

在木沥村主任李育初印象中,寿山世居正门口曾有一棵古树,树下有一个可容人蹲守的树洞,树干粗壮,正是护送的队员们放哨的最佳望风处。

“为了方便文物普查进行勘验测绘,李氏族人还热心地帮助清理文物点周边的杂草树木,方便我们对建筑原有范围和布局科学测点,也才真正见到了这座红色建筑的真容。”刘佳妮说。

随后,专家学者基于村民口述信息,结合惠州党史大事记进行分析比对发现,抗日战争时期,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惠州廖承志、卢伟茹等同志组织营救困留在香港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经宝安、秋长、三栋后到达惠州城区。

其中,位于三栋的寿山世居如村民所述,一度成为了当时的文化名人接待点,部分文化名人在此作短暂停留,稍事休整后继续出发前往惠州城区,并分别安排在水东街的东湖旅店和寿山世居族人经营的东和行商铺住下。

“元和寿山世居的发现为研究惠州地区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此次‘四普’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了横沥观音山石头围等革命遗址,正在进行后续的普查整理工作。”刘佳妮告诉记者。

此外,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列入新发现,也让博罗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张向忠感到振奋。他回忆,早在博罗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工作还在组织内部成员培训的阶段,当地公庄镇人民政府工作成员就上报了这一线索。

据介绍,1949年7月1日,博东县人民政府在公庄镇陂头神村成立。2020年,博罗县启动旧址修复项目,并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旧址设有“博东县人民政府展区”“陂头神乡村振兴成就展区”“东三支在博罗活动展区”“村风民俗展区”等主题展区,生动再现了东江纵队浴血抗战的历史以及当地的发展变迁。

“这一旧址蕴含的历史价值、革命文化价值,在我们县城都是不可多得的存在,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新线索的发现。”张向忠表示。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