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3日,2025年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总决赛暨生态赋能大会将在广州海珠区琶洲举办,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的人工智能队伍将在这里展开角逐。
四年耕耘
从区域性跨越到全球性
四载耕耘,琶洲算法大赛完成了从区域性赛事到全球性平台的跨越。
本届大赛共吸引超过8000支队伍报名参与,覆盖中国、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等全球30余个国家及地区。
大赛设置“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AI创新应用赛、“全运会”全民AI赛以及国际AI赛五大赛道,共设19道赛题。
这些赛题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消费互联网、智慧交通、网络和数据安全、智能制造、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构建起一个贯穿AI全生态的竞技交流平台。
赛事的高水平也体现在参赛者资质上。据统计,历届大赛硕士及以上学历选手达60%,真正形成了“顶尖算法人才华山论剑”的国际化竞合舞台。
9月23日,15名优秀的算法领域从业者将被评定为琶洲领军算法师,并在生态赋能大会上接受颁证。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评定的一大亮点是“绿色通道”——琶洲领军算法师可在次年纳入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
“这将对年轻的高学历人才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可以减少他们的论文压力,从而专心在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发落地产品。”进入公示名单的常州智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皓表示。
过去三年里,海珠区评定41位琶洲领军算法师,落地人才团队170个,为本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了十足动力。今年的评定工作结束后,海珠区评定的琶洲领军算法师将超过50位。
赋能千行百业
琶洲算谷产业集聚
今年年初,凭借“算法创新+开源策略”,DeepSeek以“黑马”之姿改写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规则。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不只依靠算力、数据的比拼,更高效率的算法策略成为破解既有全球AI格局的钥匙。
这正是广东举办琶洲算法大赛的初衷和目标。广东“下注”人工智能,琶洲算谷一定是支点。
早在2022年,海珠区就率先提出打造“琶洲算谷”,来夯实数据、算法、算力——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引擎。
同年,海珠举办琶洲算法大赛;2024年,海珠又出台全国首个聚焦大模型应用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并首创“印发即申报,申报即兑现”模式。
去年,广州市全力推动海珠区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截至目前,海珠全区已经落地行业大模型项目超170个,完成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27个,占全市56.3%,稳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完成算法备案197项,居全国第五。
琶洲算法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产业集聚的助推器。三年来,通过大赛,海珠区已落地百度ARM云全国总部、云启智航等企业超60家。
目前,琶洲已集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超7000家,形成“龙头引领、腰部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生态架构,成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
6月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联盟汇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应用单位等各类创新主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广东出台12条“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助推广东加快形成产业链齐全、生态完备、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格局。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