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的激情歌舞、美国的轻快民谣、埃及的神秘舞韵,与佛山龙狮、粤剧、彩灯同台交织……今年的佛山秋色与往年有所不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国际民间艺术的多彩魅力,满满的“国际范儿”令人叹为观止。
这正是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落地广东带来的“重头戏”。作为国际性的民间艺术盛会,本届艺术节以“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为主题,旨在传播各国优秀文化、增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500余位艺术家联袂登台,以“国际性、民族性、民间性、群众性”为特色,成为跨越时空的文明握手、互鉴共荣的艺术盛事。秋色巡游、基层巡演、中外艺术家大联欢……系列活动不仅展现了民间文化交流的蓬勃活力,更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球文明盛景的生动缩影。
广东作为岭南文化集萃地,是承载千年岭南文脉的瑰丽宝库,也是中华文明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从岭南大地激越的鼓点,到寰宇世界的艺术回响,从本土文化的深厚传承,到全球舞步的共融共鸣,本届艺术节上中外艺术家携手合作,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成就了一次次文化“破圈”之旅。除主会场佛山之外,各国艺术团还分赴东莞、珠海、深圳三地,与当地艺术团一起同台演出,呈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共振的中外艺术对话。民族歌舞、童声合唱、器乐演奏、非遗舞蹈……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的同时,也有助于让岭南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世界看见,是一次展示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文风采的宝贵契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今年适逢中国与塞尔维亚建交70周年、与菲律宾建交50周年、与哥伦比亚建交45周年。三国艺术团体登台献艺,现场掌声不断、氛围热烈,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在此交融共鸣,筑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的“文化桥梁”。同时,本届艺术节特设荷兰乐团与菲律宾合唱团演绎中文歌曲环节,以乐声跨越语言藩篱,生动诠释“以艺通心”的深刻内涵。一首首歌、一支支舞,都将化为传播优秀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动人符号,对于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和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回过头看,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自199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累计邀请来自世界五大洲69个国家186个外国民族民间艺术团参加,已成为我国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充分诠释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深刻内涵与深远价值。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以艺术节为契机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积极而独特的作用,由此也彰显出中国始终是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其中就强调要继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书写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平和睦和谐相处的璀璨篇章。从参加此次艺术节的阵容来看,塞尔维亚、菲律宾、埃及、格鲁吉亚、哥伦比亚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伙伴,斯里兰卡、菲律宾、埃及、格鲁吉亚承载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厚重历史……五洲宾朋跨越山海,共赴文化之约,生动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文明观顺应人民期待、契合各方需求,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而持久的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历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如今,当世界文明超越山河阻隔,借力艺术桥梁同心同行,必将更好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