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留存率达72.2%!南区“安居工程”服务优质本土企业腾挪
发布时间:2022-12-28 来源:中山+

“南区街道贴心服务,不仅快速帮我们找到搬迁地,还帮助我们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中山市宏翼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电梯配套企业,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场馆也应用了他们的产品,负责人翁怡杯激动地说,南区街道推进“工改”过程中的高效服务让他对在南区再发展很有信心。记者12月28日从南区街道了解到,自中山市年初吹响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的攻坚号角,南区街道坚持把“工改”攻坚作为“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的最大实践,经过一年的艰苦战斗,南区街道共谋划推动“工改”项目8个,完成拆除整理511.2亩,其中连片收储365.4亩的改造项目1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拆除整理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得到了大部分企业的理解,较快地释放连片产业空间,企业的留存率高达72.2%。


7月28日,南区街道的园山仔白石环“工改”项目开始拆除。(资料图片)记者 缪晓剑 摄

实施“安居工程”高效服务企业搬迁

年末的恒美园山仔工业区乍暖还寒,大部分企业目前已清拆完毕。

位于南区街道主干道旁,毗邻两大科学装置项目的规划范围,该工业区地理位置优越。过去该工业区以“低散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一年前,建筑物大部分为锌铁硼。为更好地承接两大科学装置的科技溢出,南区街道把这里作为南区街道“工改”的主战场。


7月28日,南区街道的园山仔白石环“工改”项目开始拆除。(资料图片)记者 缪晓剑 摄

11月底,工业区的最后一家限上企业中山园仔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停产,启动搬迁。从2012年3月落户南区,在这里奋斗了超10年的创始人赖亚平感触很深。园仔山菌业从一家小规模的传统农业作坊,发展成为目前集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全天候种植金针菇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化企业。目前公司旗下设七个资子公司,并在广东中山、东莞、开平、江西崇仁建有四个生产基地,其产能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五,其数据“养”菇在中山早已闻名。

“坦白说,一次搬迁,我们要承受的设备耗损是有的。但为了公司和南区的未来,这个阵痛我们要承受。”赖亚平说,自恒美园山仔工业区“工改”项目启动以来,公司就将未来的发展计划适度提前。搬迁后,中山园仔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和农业智能设备制造中心将留在南区,而生产种植基地将搬到江门和东莞。“未来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智能农业。中山制造业基础牢固,发展农业智能设备研发的区位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南区街道的‘安居工程’让我们很安心。”赖亚平说,“工改”过程中,南区街道主要负责人隔三差五就会与企业面对面沟通,通过“项目经理人”的推进模式帮助企业搬迁腾挪,目前公司总部和农业智能设备制造的供地正通过“特批供地”的手续在加快进行中。

无独有偶,翁怡杯对南区实施的“安居工程”也赞不绝口。“南区的工作人员真的很给力,不到一个星期就在附近找了多个优质的地块供我们选择,帮助我们洽谈合适的租金,完善各种搬迁手续,主动服务我们。我们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从恒美搬到了渡头。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员工也没有流失。”

坚持稳企安商,许多企业选择继续留在南区

南区街道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工改”一盘棋,是个人、集体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也是低效惯性存量与优质发展增量的博弈。如何在为未来发展腾出更多优质空间的同时,确保现有优质企业不流失?是摆在南区街道攻坚铁军面前的难题困局。在推进恒美白石环园山仔工业区改造升级项目中,南区坚持稳企安商,用心服务企业,将尽量减少企业损失、尽可能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作为工作出发点,大力实施搬迁腾挪企业“安居工程”。

一是对优质重点企业,个性定制腾挪方案。靠前服务、上门服务,一方面协助企业申请市级规上企业搬迁腾挪补助;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由南区街道特批供地发展总部经济,科学制定腾挪计划,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健康运转,保护产业生态链完整不断。二是对一般经营主体,提供一次性搬迁补助。南区在中山市对规上企业腾挪补助的基础上,特别出台政策,对所有租期未满并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完成搬迁的经营主体(非规上企业),由南区街道按照5元/平方米/月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搬迁补助(补助租期最长不超过两年),最大限度降低园区内经营主体的搬迁损失。

对成长性企业,以服务促腾挪。南区街道一方面摸排搬迁成长性企业的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对接南区资产公司和私人业主梳理闲置厂房资源,做好搬迁协助、租赁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及时落实腾挪厂房,同时,协调加快办理新厂房验收、相关开业许可等手续,帮助企业实现早腾挪、早复工。坚持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在恒美白石环园山仔工业区365.4亩改造项目中,南区街道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工业区71家经营主体的搬迁腾挪工作,剩余1家体量最大的限上企业也已于11月份全面停产、开始腾挪,预计今年春节前即可全面完成365.4亩土地的拆除整理。”据介绍,经回访排查,工业区原有72家经营主体中,有52家腾挪后仍留在南区经营发展,留存率高达72.2%。


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梁晓宇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