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角:创新打造“三个一”,建设特色美丽圩镇
发布时间:2025-01-26 来源:南方+

走进中山市三角镇光明村新涌西路,河涌两岸整洁的房屋外立面和整体水乡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三角镇实施党建引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成果之一。通过实施行动,三角镇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用“绣花针”功夫,绣出美丽圩镇新画卷。

如今,三角镇正通过整合更多力量,在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基础上,聚焦本土产业特色,创新打造美丽圩镇“三个一”,即一个美丽产业平台(中山市级产业平台)、一个美丽“工改”园区(民森科技园)、一个美丽渔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更美、更有内涵的城乡综合环境。

立起“新门户”,做优“大环境”

三角镇的环境变化可观可感。自“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三角镇以党建引领带动各方力量参与,围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内容,优化提升城乡大环境。

福源路是三角连接港口、民众、阜沙及中山主城区的重要通道。2024年,三角镇对福源路三角段开展了沿线交通设施优化、“六乱”治理、道路绿化提升、重新绘制道路标线、封闭擅自开设的路口等系列美化改造行动,并在圩镇入口树立了一个融合三角“中国生鱼之乡”特色元素的标识和“金三角、绿三角、福三角”标牌,三角门户焕然一新,成为对外展示圩镇风貌、三角特色产业的重要窗口。

三角镇福源路。

三角镇美丽示范主街五福路位于镇中心区。通过实施沿街建筑外立面美化、“三线”治理、市政设施优化、打造三角梅网红打卡点等举措,五福路沿线70栋房屋外立面得到清洗,增设126个空调外机外罩,美化约150个窗户,整治沿街32块招牌,增设701个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等设施,路上还增加了自主设计的生鱼lP卡通造型等元素,成为颜值靓丽、富有活力的街区。

三角镇美丽示范主街五福路。

位于三角镇光明村的新涌西路,是三角镇重点打造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通过统一喷涂米黄色系的真石漆、利用树脂瓦美化优化等方式,三角镇对新涌西路68间农房的披檐、屋顶、房屋外立面、门头、围墙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对1.5公里的“三线”完成下地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此前该道路建筑风格混杂、整体风貌不佳的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建设美丽圩镇“七个一”内容基础上,三角镇创新推出创新打造美丽圩镇“三个一”内容,进一步增强“强镇兴村”动能。比如,位于三角镇高平村的民森科技园,地处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的北部新材料产业园,将打造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工改”园区,面向全国全球引进科技型研发企业和高端人才。改造后,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约7亿元。

党员带头,全民齐参与

每逢周六,在三角镇开展的“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中,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自行动开展以来,广东汇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郑江强几乎没有缺席。他带领公司党员,深入参与到行动中,成为三角镇乡村环境优化的一股重要力量。

郑江强是广东汇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2014年,他带领以党员为骨干的研发团队启动公司技改创新,近十年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总授权专利数超170项。工作之余,郑江强带领公司党支部党员深入参与当地建设发展。

在“百千万工程”中,广东汇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与三角镇结民村进行结对。除了带领党支部党员加入结民村的农房风貌、“三清三拆三整治”、绿化美化等工作中,他还积极聚合人力、物力和智力,支持结民村开展产业升级,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实习和工作岗位,月月帮扶辖区贫困学生,支持结民村开展老人节活动,助力结民村的“慈善村”建设。2024年,在他的推动下,广东汇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与结民村联合举办了2024年三角镇结民村“汇伟杯”村企男子篮球联赛,以更多形式推动结民村发展。

三角镇结民村乌沙涌。

在三角镇,在党员的带领下,各方力量加速汇聚,成为“百千万工程”实施和综合环境提升的重要动能。自党建引领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三角镇已开展超过600场次“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整改黑点问题超过2万个。同时,通过联动村居和运营商,整改“三线”黑点超过1300个,推动重点路段“三线”下地改造6.5公里。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方面,该镇重点推进新涌西路以及结民、蟠龙两条村的存量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村容村貌和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