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涌:拆除“小围墙”提升“大环境”
发布时间:2025-07-04

每天傍晚时分,蝉鸣渐起,漫步在中山市大涌镇的乡间小道,一场悄然的蜕变正映入眼帘。

宜居大涌美如画。图由受访者提供

曾经斑驳的砖墙、单调的铁皮围挡,如今悄悄隐退,取而代之的是青砖花窗的岭南风韵,宽敞整洁的公共空间,绿意盎然的休闲公园……在大涌镇,一场以拆除“小围墙”提升“大环境”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

20处闲置地
从“围起来”到“美起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大涌镇把乡村围墙提升专项行动作为深化“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

“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联合大涌镇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组建10支摸排小组,对该镇10个涉农村(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自3月份专项工作开始,通过细致摸排与村居自查,大到宅基地承包地围墙围挡,小到村民自种的菜园篱笆,共梳理出闲置宅基地、菜园果园围墙围挡问题20处,建立“一图一档”精准台账,逐一制定整改方案。

在围墙整治过程中,大涌镇注重倾听民意、引导群众参与。通过每周二的“村庄清洁日”行动,驻村镇领导、村(社区)“两委”干部及志愿者们深入一线,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讲解政策,倾听民意;同步对已拆除围墙的区域进行环境美化示范,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说话,让成效更具说服力。润物无声中,村民的观念悄然转变,从最初的“要我拆”逐步走向“我要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氛围日益浓厚。

南文社区农村环境提升。图由受访者提供

“截至5月中旬,这20处点位全部通过‘拆除+美化’方式完成蜕变,成功腾挪出公共空间1094平方米。”大涌镇“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中山市乡村围墙提升交叉指导工作方案》要求,6月4日,摸排小组再次深入10个村(社区)实地核查是否已全部完成任务清单的提升,是否存在应拆未拆的闲置宅基地、承包地、菜园、果园的围墙、围挡,对于清拆后的空间是否进行美化绿化等。

拆违建增车位美环境
乡村颜值大提升

全禄社区“大连塘”侧曾是出了名的“卫生黑点”与“治理难点”,车辆横七竖八、杂物废料堆积如山、垃圾久积难清,“脏乱差”标签顽固难除……更令人忧心的是,沿边约600平方米的违规建筑肆意“生长”,严重侵蚀着乡村的“颜值”与秩序。

提升后的全禄社区“大连塘”。图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这块“硬骨头”,全禄社区紧抓“百千万工程”建设契机,一举拆除“大连塘”侧违规建筑7处,腾挪出约600平方米的空间。通过科学规划,新增汽车泊位25个、电动车位50个,让车辆“安家落户”,秩序井然;道路平整硬化、加设安全护栏、因地制宜修建石凳,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整改后的旗南村焕然一新。图由受访者提供

旗南村在乡村围墙提升行动中,拆除陈旧杂乱、环境堪忧的旧围墙后,精心设计并修建了错落有致的小花园和用来休息的长椅,花园内种植了丰富多彩的绿植和花卉,为整个区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这些墙面经过艺术化处理后,还绘制了壁画,既美化环境,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旗南村村民称赞道。

南文社区探索闲置空间盘活利用新模式。图由受访者提供

南文社区则积极探索闲置空间盘活利用新模式,拆除幼儿园侧一处长期闲置地的围挡,目前该区域已完成道路铺设,花木种植,石凳摆放。后续将通过风貌提升改造,进一步美化周边房屋外墙,完善景观设施,将其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绿化为一体的休闲场所,为村民提供更多优质公共空间。附近村民表示:“以前家门口被围挡遮得严严实实,现在视野开阔了,散步也有了好去处!”

记者 杨健 通讯员 黄婉媛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