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兴业银行发布2023年三季报:资负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更加有力
发布时间:2023-11-03 来源:中山网

10月30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兴业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持续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擦亮“三张名片”,全面提速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各项业务保持平稳发展。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兴业银行总资产9.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9%;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1612.96亿元、649.65亿元;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各类拨备计提充足,期末拨备覆盖率237.78%,拨贷比2.55%,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推进资产负债表再重构,利息净收入增速转正。资产方面,前三季度,兴业银行贷款余额5.3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4%。其中公司贷款3.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3%。在结构上,持续加大对经济新动能和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领域企金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4.41%、25.78%、10.83%、24.42%、23.78%。负债方面,前三季度,客户存款余额5.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03.71亿元,增长10.14%,同比多增1015.39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1个BP,第三季度环比继续下降2个BP。资产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推动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实现转正,利息净收入达1089.84亿元,同比增长1.09%。

——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结构持续优化。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企金客户137.3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62万户,同比多增1.77万户,其中,有效及以上层级客户达到54.92万户,在企金客户中占比近40%。零售客户9884.5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709.34万户,同比多增239.95万户,其中,零售贵宾客户、私行客户较上年末分别增长7.19%、7.03%。同业客户超过3300家,与境内银行和非银机构的合作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三张名片”持续擦亮,巩固提升特色优势。绿色银行方面,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绿色融资余额1.8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01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达到7724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353亿元,新增量占企金贷款新增量的比重超30%;“降碳”领域绿色金融融资规模1.04万亿元,占绿色融资比重提升7个百分点至56%。财富银行方面,截至9月末,零售AUM日均余额2.93万亿元,新增1934亿元。其中,代理类业务占比提升至24.52%。理财管理规模2.1万亿元,保持全市场第二。投资银行方面,前三季度非金债承销5276.55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并购融资、银团贷款落地1798.34亿元,资产流转1830.88亿元,保持市场前列。同时,落地6单全市场类REITs业务,参与发行规模72.59亿元、实际承销份额33.68亿元,居行业第一。

——重点领域风险可控,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7%,较半年度和上年末分别下降0.01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前瞻性风险指标逾期贷款率1.41%,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市场比较关注的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领域,今年以来新发生不良分别同比下降73%、84%,风险可控。截至9月末,全行表内全口径房地产融资合计1.74万亿元,不良率1.44%,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地方政府融资债务余额1977.4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31.32亿元,不良资产余额32.79亿元。

——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持续提升数字经营能力。兴业银行持续加强算力设施、数据资产、技术能力建设,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截至9月末,系统上云率超73%,开放银行API超2200个,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同时,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新设数字运营部,“五大线上平台”赋能成效进一步突显,截至9月末,兴业生活、钱大掌柜、兴业管家月均MAU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7.84%、13.94%、15.51%,兴业普惠融资余额超600亿元,银银平台机构投资保有规模超3000亿元。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