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关于清明祭扫,中山最新倡议!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文明中山

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让追思与文明同行

以新风共筑清明

春风化雨,万物清明。在这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传统时节,我们以文明之名,向山川大地传递对先人的敬意,以绿色之心守护家园的纯净,以文化之魂赓续中华美德。值此清明之际,谨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以文明之仪,承千年礼序

摒弃陋俗,倡树新风

以鲜花绿植替代纸钱香烛,用网络追思、家庭共祭、诵读家书等现代方式传递深情。移风易俗,让一束白菊、一盏明灯、一首诗歌成为思念的载体,将传统祭扫升华为精神的传承。

心胜形祭,情寄云端

祭扫之重,在于心诚而非物繁。通过“云端寄哀思”“代献鲜花”等线上平台跨越时空,让追思在数字时代焕发诗意;以家风故事会、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凝聚亲情,让清明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

二、以绿色之行,护山河长青

低碳祭扫,守护生态

拒绝塑料花圈、锡箔元宝等不可降解祭品,主动清理祭祀垃圾并严格分类投放。倡导植树添绿、悬挂丝带、踏青遥祭等生态方式,让每一片新绿成为生命的延续,让青山碧水见证文明的力量。

防火为先,共筑平安

严守森林防火规定,不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不焚香烧纸、燃放鞭炮。错峰出行、有序祭扫,以安全行动守护家园和谐,让清明更添一份安宁与敬畏。

三、以美德之光,润时代新风

厚养薄葬,孝在当下

弘扬“老有所养、逝有所安”的中华美德,让孝亲敬老融入日常点滴。在世时勤陪伴、多关怀,离世后简朴治丧、节俭祭祀,以真诚孝行替代形式攀比,让亲情成为最深的缅怀。

传承家风,赓续文脉

以清明为契机,整理家训、讲述先辈故事,将“勤俭持家”“忠信立身”等美德融入血脉。通过祭扫英烈陵园、重温红色历史,让家国情怀与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先锋引领,争当表率

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移风易俗践行者、文明祭扫宣传员、安全秩序守护人,躬身示范凝聚身边群众,积极宣传文明理念,以身作则带动挚友亲朋和市民群众共同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祭扫方式,让时代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融入群众心田。

全体市民朋友们:

清明是文化的根脉,更是情感的归处。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文明之举涤荡旧俗,以绿色之心润泽山河,以美德之光照亮未来。愿每一份思念都化作清风明月,愿每一寸土地都承载文明的诗行!

文明祭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山河长青。

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中山市民政局

2025年3月31日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