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从军功章到企业勋章:袁盛恩亲述中山国寿的红色金融基因传承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中国人寿中山分公司

袁盛恩,一位具有60年党龄的退休老军人、老干部,也是中国人寿寿险中山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国寿”)第一任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中山国寿屡创佳绩,多次开创行业先河,袁盛恩本人也亲手缔造了众多令人瞩目的“第一”。今天,让我们通过袁盛恩同志的讲述,共同追寻那段红色金融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良传统。

微信图片_20250428162356_副本.jpg

(图为袁盛恩同志向年青一代讲述中山保险史)

军旅淬炼:从战场到职场的“战士品格”‌

我1945年出生,18岁参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三次荣立三等功,从司务长到后勤处长、财务科长。长期的部队生涯锻造了我“敢于吃苦、永不言弃、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精神。

1987年12月,在边防部队服役21年10月的我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性的保险公司。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我像新兵一样从头学起。保险条款像天书?那就挑灯学习,强度跟现在的高考也差不了多少。业务技能不熟?我放下“老军人”的面子,向年轻同事虚心请教。

微信图片_20250428162405.jpg

(图为袁盛恩同志从军照)       

我的梦想很简单,上半生我以军人的身份为祖国贡献,下半生我将以保险事业作为奋斗目标,希望以军人的精神使自己做出不一样的成绩。因为学习认真刻苦,我在1988年4月广东省保险系统第三期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成了成绩最优秀的一个。

破局农险:泥腿子踩出的责任担当

1990年,我接下中山人保农险科副科长的“烫手山芋”。当时农业保险被视作“吃力不讨好”,但我认准了‌“保险要扎根人民需求”‌的使命担当,决心为农民兄弟撑起一把保护伞。

1993年,省公司姚处长到中山进行调研,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前瞻的构想:在中山成立全省首个农业合作辅助保险试点。当时横栏镇一位负责农业姓简的副镇长,想用农业保险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于是我们决定在横栏镇率先开展试点工作。

那时的中山,有保险意识的人并不多,农业保险领域更是一片空白。交通条件也远不如今日便捷,农村道路泥泞难行。我坚持每天下乡,穿梭于鱼塘与淤泥之间,逐户拜访农户。尽管过程中屡遭拒绝,但我从未放弃,始终坚信下一家农户或许就是我的突破口。

面对农户的疑惑和不解,我耐心解答,用实际案例阐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终于,在一家农业养殖基地,我成功签下了50万元的保单,这一突破性的进展迅速扭转了局面。

随着农业保险的好处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主动购买农业保险。短短一年后,中山的农业保险保费就达到了惊人的150万元,这也证明了农业保险的前景巨大。

1993年6月,中山遭遇了罕见的台风袭击,两条买了农业险的围堤遭受严重损害。然而,在 200万元农业险赔付款的及时支持下,受损的围堤得到了迅速修复。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保险的力量和价值所在——它就像是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无到有:中山首张寿险保单见证国寿奋斗史

我一直认为保险是爱心事业,而寿险更是首当其冲。1996年人保分家时,我主动请缨开拓寿险,真真正正地把保险融入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当中。

当时的中山国寿,一穷二白,只有不足3000万元保费和储金,内勤和销售人员加起来仅20人,行业内部对其前景并不看好。

同时,中山国寿刚挂牌就遇难题:全中山找不到一张标准寿险保单!没有电脑系统、没有编程人员,作为中山国寿的负责人,当年我在省公司学习了“为了明天”这个人寿保险单后,就急忙带着冯旭凯、李淑玲等业务团队不怕远程及疲劳坐船到深圳“取经”。兄弟公司不愿分享技术,我们硬是靠手抄笔记、死磕编程书,用家用电脑熬出第一份保单模板。

3.png

(袁盛恩同志见证中山首张寿险保单)

为了抢时间、抢市场,8月15日,我用自己的工资亲手为妻子投保“为了明天”寿险,每年的保费达到8189元。面对外界的质疑,我坚定回应:“‌党员不先上,队伍怎么带?‌”这份从无到有第一张的寿险保单,不仅是一张合同,更是国寿人“敢为天下先”的宣言。

大胆创新:一年逆袭夺回中山六成市场份额

在人才紧缺的局势下,我创新地在中山日报头版发布招聘信息,同时在15条公交线路投放广告推广寿险业务,不惜重金邀请马来西亚的专业讲师前来培训。

为了保障市民家庭的幸福安康,1997年我前后花二个月时间,精心推出了中山首个少儿两全保险,产品一经上市便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甚至吸引了江门等地前来学习。

短短一年时间,中山国寿便在中山寿险市场上夺回了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高达60%。到了2000年,公司员工已壮大至1888人,各类人才济济一堂。省公司领导对我的大胆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戏称我为“袁大胆”。

4.png

(图为袁盛恩同志获国寿省公司颁发的一级功勋奖章)

薪火相传:国寿文化的“精神密码”

1999年底,为了让人才留下来,才55岁的我主动退居二线。“要给年轻人腾位置,国寿的事业需要代代传。”2000年,当我接过省公司的一等功勋奖章时,眼前浮现的是农险科泥泞的田埂、深港码头的滂沱大雨,还有团队上万名伙伴的汗水。中国人寿的“双成文化”——‌“成己为人,成人达己”‌,在我心中就是军人的“冲锋号”:成己,是用精益求精打磨每一份保单;成人,是用执着追求守护万家安康。

退休时,年轻人问我:“袁总,您这半辈子保险经,到底图个啥?”我指着办公室墙上“责任、创新、专业、共赢”的国寿价值观,笑道:“‌上半生保家卫国,下半生保民安康,这就是共产党员的‘终身保险’!‌”

微信图片_20250428162359.jpg

(图为袁盛恩同志近照)

如今翻看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培训班的青涩面孔、农险科的泥腿子团队、首份保单的手写批注……它们不仅是个人记忆,更镌刻着中国人寿从筚路蓝缕到行业标杆的足迹。若有来生,我仍愿做一名“保险老兵”,因为国寿人的信仰从未改变:‌用军人般的忠诚守护人民,用保险的温度温暖时代。‌

口述:袁盛恩

文:蔡伟强    图:洪喜鹏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