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移动监测车对重点区域VOCs进行监测,工作人员比对监测到的数据(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易承乐 摄
“通过对工业园区全面摸排、走航筛查和无人机飞行排查等手段,可点面覆盖锁定区域内的VOCs污染源。”近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多方技术人员,运用“VOCs走航监测和无人机巡航”以及“专家问诊帮扶”的综合技术手段,对重点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区域进行技术帮扶。
近年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充分运用科技执法手段,精准打击环境违法问题,不断提升执法效能,震慑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了传统执法向科技执法、智慧执法的转变。
■“黑科技”助力大气污染治理
“走航监测车在行驶过程中可对3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快速分析,即时描绘出污染地图,快速锁定疑似污染排放源头……”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三科相关负责人李国沛告诉记者,近日该局运用“VOCs走航监测和无人机巡航”双结合的技术手段,探索“楼企相邻”生态环境信访问题的精准施策方案。
在走航监测车上,执法人员可以根据车载仪器操作屏幕上的VOCs走航图显示的VOCs污染物排放的位置、种类、浓度、时间和变化趋势,判断污染的来源,缩小排查的范围,更精准锁定污染源。“4月6日,我们对坦洲镇、三乡镇所涉重点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区域进行了走航。下一步还会再次对两个镇街所涉重点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区域进行精准摸排。”
据介绍,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组织行业技术专家等组成企业“技术帮扶小组”,根据“VOCs走航监测和无人机巡航”技术手段提供的数据,结合日常的执法监管情况,帮助企业“查漏补缺”,切实推进企业整改。“这是我市调处化解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重点信访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为日后相关问题的调处提供经验和指导。”李国沛介绍道。
■网格化监测让污染“无所遁形”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的监测平台上,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一目了然。记者了解到,在日常监管中,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测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气微观站一旦检测到数据异常,能很快在监测系统中反映出来,工作人员可迅速找到污染来源,实施精准治污。
工程师陈子林介绍,中山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建设项目启动于2017年,目前,全市已建成“9+300”(9个空气质量标准站和300多个微观站)的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测体系,并制定了《中山市大气网格化监管制度》,成为全国首个拥有2km×2km高密度覆盖全市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的地级市,打造空气质量检测全覆盖,大气监测过程可监控,全程可追溯,公众可监督的联防联控“一张网”。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测体系对我市大气污染源进行着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它还通过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数据平台和手机APP等可视化的表达方式,集成污染源分布图、环境质量实时图、污染趋势变化图、网格员分布图等,助力精确找到污染来源。
为让大气污染防治更加精准,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还增加了多套高空瞭望设备,搭载无组织焚烧AI识别模型,可对中山市无组织焚烧及烟雾事件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露天无组织焚烧现象时,AI技术将通过高清摄像头锁定来源、拍照取证,上报形成事件并及时给出预警信息。
“技防加人防,实现了中山市空气环境监测范围全覆盖,建成了大气环境管理的天罗地网。”陈子林介绍,为有效应对污染天气,中山采用了“三警合一”的监控体系,以“片警”“巡警”“特警”三种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从传统“点对点”的监测监管模式向“点对面”模式转变。据了解,“片警”就是通过优化9个大气标准站和300个大气微观站,健全大气污染网格化管理体系;“巡警”监测则是利用走航监测手段,通过在执法车、出租车或公交车顶上加装便携式传感器走航监测系统,实现沿途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特警”就是通过激光雷达、VOCs质谱走航监测车、无人机追踪等技术,锁定重点污染区域及污染源。
大量科技手段的运用,使中山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加“智慧”与精准,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22年2月份,中山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名列第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