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山市司法局召开公共法律服务专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2022年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成效,并就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设想及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亮点答记者问。
冯明旻 摄
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 朱建华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山市司法局新闻发布会公共法律服务专场,我是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朱建华。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 朱建华
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 侯坤侬
市公证协会会长、火炬公证处主任 陈承凯
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副科长 吕智勇
首先,由我为大家简要通报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2022年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成效。
冯明旻 摄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高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以制度保障提质效。立法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精神,促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起草了《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和保障办法(草案)》,现草案已提请市政府审议;《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也已基本完成起草。内部工作方面,我们建立了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建共管的合力,促进政府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质效。
(二)以平台建设聚合力。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广东法律服务网三大平台建设工作,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不断强化互融互通,推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便捷高效,建成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公证服务、行政复议六大服务板块为核心的“实体+热线+网络”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全业务、全时空、全覆盖。目前,中山已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三台融合”,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三种形式获取法律服务。
我市共有市镇村三级的277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可为企业、群众面对面提供法律服务。统筹组织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法律服务人员进驻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12348热线和广东法律服务网络平台,通过在线值班为上线群众提供“7×24小时”“全科医生式”的法律咨询服务。开发运用“法润中山”微信公众号“ AI法律顾问”、“中山公证”微信公众号以及“中山行政复议”“中山智慧公证”小程序等,为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公证预约、线上办证等服务。
(三)以创新服务求突破。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制定实施《中山公共法律服务共建共享工作方案》,在律师事务所试点设立“中山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区”,推动东区街道与8家律师事务所结对共建打造“香山法苑”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培育一批公共法律服务共建共享合作单位,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体验,打造“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党建品牌。联合市商务局在翠亨新区中山国际人才港设立”湾区西岸(中山)经贸法律服务中心,通过设立服务专窗、组建法律服务团队、打造经贸法律大讲堂、建立经贸法律案例库等形式多样的措施,强化对企业法律服务供给。充分发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律服务作用,打造商事纠纷快速处理平台,成立了中山市律正商事调解中心,首批聘任了49名律师调解员为中山本地以及国内外企业、机构的商事纠纷提供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维护和谐稳定的商事秩序。
二、2022年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成效
(一)着力推进中心工作行稳致远,有力护航经济发展。
一是服务“工改”更有效。成立“工改”律师法律服务团,召开27场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政策宣讲会。研发“工改”法律服务产品51个,建立涉“工改”复议、应诉案件预警机制。公证机构办理涉“工改”公证93宗。二是服务“治水”更靠前。发挥外聘高校知名专家学者的法律顾问作用,就排水厂网一体化建设、农村污水治理等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充分征求专家意见。三是法治护企更精准。组织律师实地走访560多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收集企业法律服务需求276个,解决企业实际经营问题144个。开辟“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后补”工作机制,推行47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42项公证事项实现“零跑腿”。
(二)着力优化工作举措,有效推动便民利民服务。
一是全民普法更实在。出台我市《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开展1600多场普法活动。创建8个国家级和6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有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公示中。二是矛盾纠纷调解更有效。探索建立“四员一体”小网格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培育“法律明白人”1000多人。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共开展法治宣传982场次,提供法律咨询5585次,出具法律专业意见559份。全市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总数5675宗,成功调解5653宗,涉及金额1.4亿余元。三是律师服务更精准。全市171名执业律师51个律师事务所积极参与村(社区)法律服务示范服务项目,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排查等工作,对一些老大难问题上进行释疑解答,进一步探索企业“工改”中的法律纠纷、疫情下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导涉“工改”纠纷的村(社区)、企业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化解涉企纠纷50宗,为企业发展贡献律师力量。四是公证服务更便民。全市公证机构围绕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升级服务,为企业提供立等可取等便利服务。共受理各类公证业务38480宗,为行动不便等当事人提供上门公证服务590宗。五是法律援助更惠民。推行“全域受理审批一体化”,已受理149件,通过内部协作机制转办7件。动态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与市检察院制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协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力度。共承办法律援助案件3280宗。
(三)有效融合平台服务,高效构建便捷服务网络
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覆盖全面,服务机制不断健全,服务供给质效不断提升,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共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36692宗,受理案件18933宗,运用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12348热线为群众提供服务64315人次;广东法律服务网网络平台中山市值班人数1636人,咨询服务量21019人次,0-30秒接通率99.18%;通过中山的公证小程序线上办证6227宗。“AI法律顾问”上线以来共为群众提供线上专业法律咨询逾4700人次。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想提问的媒体举手示意。
媒体问答
中山日报:今年以来,普法科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效果?
冯明旻 摄
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科长 侯坤侬:
今年以来,我科统筹市落实普法责任制局际联席会议小组成员单位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6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余万份,线上线下参与人数406.2万人次。
一是扎实开展“七进”宣传。组建中山市“八五”普法讲师团、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讲团等,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助力工改”“文明条例”、疫情防控等主题深入各村(社区)、各单位、各厂企、各学校、各场所开展百场电影下乡、普法讲座、有奖问答、入户宣讲等活动。开展中山市用法治方法规范公民行为习惯养成系列活动,通过科普展览馆、普法大篷车等方式方法,扎实提升普法效果。
二是创新运用线上资源。在电视、广播、户外LED屏、手机彩铃及各级普法阵地创新开展公益普法宣传。举办第五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评议活动、民法典专题线上直播等。其中,评议活动网络直播和宣传页面总访问量超205.7万次;民法典直播共吸引14.5万人次点赞观看。制作《善平先生普法笔记》“八五”普法知多点专题视频,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广东司法行政”抖音号、“法润中山”微信公众号等同步开展宣传。巩固电视、电台普法栏目,传播法律常识。
三是持续优化宣传矩阵。不断加大“法律明白人”培育力度,探索建立“选、育、督”培育体系,全力打造一支“看得懂法律、讲得出政策、用得通法规”的群众身边“法管家”,截至目前,中山已登记在册的村(社区)“法律明白人”1108名。推进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进一步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市有6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另外还有两个国家级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公示中
广州日报:昨天,在“法润中山”微信公众号看到中山和江门“跨界”调解,感觉市司法局在基层调解、特色调解方面有不少创新,能否介绍一下中山的特色调解?
冯明旻 摄
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副科长 吕智勇:
近年来,中山市司法局积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矛盾纠纷化解“后半篇文章”,除了刚刚这位记者提到的“跨界调解”,我们一直坚持多元参与,推动单边作战向协同攻坚深化,不断加强与多部门协调沟通,建立了医调、访调、公调、诉调、复调、援调等联动机制,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医调对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镇街均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成立了市医疗纠纷法律顾问专家库开启了我市专业性医疗纠纷调处的新渠道。其中,石岐街道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采取机制创新、多方联动、调援结合、普法宣传等方式,及时化解医患纠纷,切实维护患者权益,积极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了辖区稳定。近年来,石岐街道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成功调解医疗纠纷129宗。
访调对接,及时就地化解信访矛盾。2018年,我们与市信访局联合印发《中山市开展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方案》,设立“中山市人民群众接待室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在全市各个镇(街道)信访接待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进一步完善信访矛盾的接收、咨询、审核、分流、衔接、化解等各项访调对接工作,为来访群众提供各项法律服务,依法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做到矛盾及时就地化解,利益充分得到维护。今年1-11月,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案件164宗,成功164宗。
公调对接,切实把纠纷化解在第一线。我们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积极联动,在各镇街成立“公调对接”工作室,积极推动“公调对接”向基层社区延伸。其中,火炬开发区结合自身情况,在辖区的小引、濠头、张家边3个派出所创建了派驻式“公调对接”工作模式,以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律师事务所及调解员进驻派出所,依法、有效、尽早地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调处公安机关委托移送案件748宗。
诉调对接,优势互补便民高效促和谐。为进一步加强“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建设,2021年,我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诉讼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发挥诉讼与人民调解的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基层法院的全面对接,通过调解平台的线上对接,实现在线申请调解、委派调解、申请司法确认等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分流、一站式解纷,以信息化推动诉调对接工作。
复调对接,行政争议实现实质性化解。2020年1月,各镇街挂牌成立“行政复议与调解对接工作站”,安排专岗专人,负责排查预警、引导分流、咨询受理、协助案件调查和调解等工作。今年1-11月,全市行政复议与调解对接工作站调解涉行政争议案件3190宗,调解成功率99.5%。
援调对接,拓宽弱势群体维权渠道。2020年,与市法律援助处联合成立“援调对接工作组”,发挥公职律师和法援律师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专业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实现有效化解纠纷、案结事了的目标。对接机制建立以来,2020年以来,共收到咨询34宗,其中双方同意调解并调解成功11宗。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将继续坚持强基导向,推动矛盾调处向源头预防深化。
中山广播电视台:优化营商环境是2022年中山改革的“头号工程”,请问我市公证机构今年在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冯明旻 摄
市公证协会会长、火炬公证处主任 陈承凯:
今年,中山市公证机构推出3+4+5惠企暖企措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减免三项公证费用,包括免收企业法律咨询费用、电子存证费用和公证书邮寄费;开通四条绿色通道,包括开通企业“容缺受理”,即是在不影响案件受理的情况下,企业申请办证时缺少部分资料,公证处均可进行容缺受理,实行“先受理、后补缺”,让企业人员少跑腿,提高办证效率,此外还包括“急案优办”、“一对一”服务、涉外“代办服务”等绿色通道;推出五项定制服务,含括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全天候全时空服务、“零跑腿”线上存证服务,其中的“零跑腿”线上存证服务,是依托“中山智慧存证”小程序,为企业保全证据提供24小时的信息化支持,企业可以通过登录上述小程序,将数据实时上传,实现即时存证,随时维权。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涉及企业的公证申请4179宗,服务企业1187家,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对公证服务的需求与期待。
明年针对惠企措施,组建公证暖企服务团,主动对接,下企业走基层,送公证服务到企业。为企业制定个性化、“一对一”的公证法律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一揽子”公证服务。开拓公证服务金融业务,聚焦资金监管服务领域,继续与银行加强沟通,目前,中山多家银行正积极推行“带押过户”新模式,解决二手房买卖赎楼难题,为保证交易中资金的安全,降低违约风险,全市公证机构探索“公证提存+资金监管”的新模式,为“带押过户”防控风险。
主持人:朱建华
冯明旻 摄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先到这,如果各位媒体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局办公室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答复。
各位领导、媒体界的朋友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这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中山市司法局全体同志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忠诚履职,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出发,加强综合性顶层设计,进一步整合司法行政业务职能和法律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以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坚强的法治保障,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后,我们也诚恳欢迎广大媒体朋友提出意见建议,监督、促进我们的工作,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