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全新实践!中山共性产业园区建设有这些亮点
发布时间:2022-04-26 来源:中山日报

4月26日上午,中山召开中山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曹英姿就共性产业园建设的发展模式、政策支持以及亮点与特色回答了记者提问。

杜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共性产业园通过“政府主导、国企投资、企业参与”的开发模式,致力于打造“共性、共享、共生、共赢”的产业园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在产业发展方面,共享园区以高标准的环保设施,解决企业环保准入难的困境。同时,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在原材料购买、物流配送以及软、硬件配套等方面实施集约化运维,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共性共享的轻资产操作模式;在产业共生方面,由于共性产业园内部企业多为同质化企业,可通过园区共建产业平台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推动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良性互动、资源互换、融合创新与协调发展;在合作共赢方面,共性产业园的内部企业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开拓市场等方式相互协作,以经济效益为纽带、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整个生态产业链横向与纵向的扩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与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共性产业园——西区稻香围项目

对于共性产业园建设将获得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曹英姿表示,鼓励共性产业园申报“中山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重点工业项目”“重大项目”。对于申报成功的在库项目,可以获得主要污染物专项总量指标,用于支持共性产业园有关项目环评审批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需求;第二,共性产业园享受《中山市涉挥发性有机物项目环保管理规定》的豁免政策。例如,按照《中山市涉挥发性有机物项目环保管理规定》,全市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审批或备案新建、扩建涉使用非低(无)VOCs涂料、油墨、胶粘剂原辅材料的工业类项目,而共性产业园享有豁免政策,可新建或扩建涉使用非低(无)VOCs涂料、油墨、胶粘剂原辅材料的工业类项目。

此外,鉴于中央生态环境资金明确支持“绿岛”项目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为鼓励共性产业园积极申报,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为优质共性产业园项目争取纳入中央储备库的机会,争取中央生态环境资金支持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同时,鼓励各类资金参与投资共性产业园建设和运行;倡导镇街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科研、人才等方面给予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必要的政策支持。

▲小榄北区高端环保产业园 

据介绍,作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首个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的指引文件,《中山市共性产业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在减污降碳、产业发展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举措。除了提出一般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引外,在绿色低碳方面,《工作指引》鼓励建设集中供热、余热利用、中央空调供冷等节能工程;提出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鼓励建设绿色工厂,创建国家低碳示范园区;鼓励开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统计,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等。

对于空间布局,《工作指引》提出的“四区”概念(即指核心区,缓冲区、拓展区、辐射区),极大程度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核心区聚焦于园区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较重的工艺流程,对产污环节实行集中治理;缓冲区的设置起到了隔离带的作用,通过道路、绿化和水体等将污染集中治理的核心区与周围环境分隔,减少对外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助力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的实现;拓展区通过设置高端生产区、综合办公区并搭建相关研发机构、高校人才站的产学研平台,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助力园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辐射区主要针对本地企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通过辐射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园区外围分布发展,与共性产业园产业链融合共生,形成高端产业生态圈。

由于企业的产污工序集中在核心区,污染物实现高效集中治理,且外围有缓冲区的隔离,拓展区并不产生污染。因此,共性产业园对群众的影响不大。

▲小榄北区高端环保产业园效果图

共性产业园区提出园区自主管理模式,鼓励适时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主动接受监督;鼓励园区建设智慧环保管理平台,实现环境管理功能数字化、精准化和便捷化;鼓励园区自主管理,开展常态化自查自纠工作。同时,《工作指引》提出,共性产业园区要采取生活、雨水、生产管网“三网”分流;鼓励实行办公生活、生产“两电”和“两水”分设;明确园区要开展环保数字化在线监控,一个园区只设一个污水排污口;信息传输实现上报数据一点多传,三方(企业、园区、生态部门)共享。

杜敏表示,共性产业园的建设是一场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与环保理念相结合的全新实践,更是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环保管理理念的一大升级,对于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配套以及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