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山市特聘人才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国际人才港举行。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为吸纳人才,三乡镇今年推出了首批精装修人才公寓。本报记者 文波 摄
“今年的特聘人才评定工作已经启动。申报公告已在‘中山人才’公众号和各主管部门官方媒体发布,截止时间是6月30日。诚邀各方英才来中山创新创业、安居乐业、建功立业。”在6月16日下午举行的中山市特聘人才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远梁从政策内涵、意义、优势、评定流程、待遇等五方面介绍了特聘人才政策,并呼吁各界人才踊跃申报。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人才,才能抢抓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此次特聘人才政策是全市人才分类体系一次重大调整,分为七大领域,评为特聘人才后可享受六大待遇支持,将为我市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政策环境。
用创新举措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特聘人才政策是今年4月发布的《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人才23条”)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创新举措。“人才23条”制定过程中,中山广泛征求了企业家、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以及相关单位、镇街意见建议,认真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相关地市经验做法,对比了中山人才政策存在的差距,最大限度地取长补短、集中智慧。
这次推行的特聘人才政策是在前期局部探索基础上全面铺开。特聘人才政策实施后,持续实行了十二年的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认定政策就不再执行。调整后,中山市高层次人才包括今年起评定产生的特聘人才,以及此前已有的1—8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
对于在站博士后、博士、企业硕士、企业副高职称人才和新入选“中山工匠”的技能人才,则纳入青年后备人才范畴,提供“即来即补”的基本津贴,需要参评并入选特聘人才,才能进入高层次人才队伍。
可以说,特聘人才政策对中山人才工作格局的意义重大,是中山落实党中央关于坚决破除“四唯”部署要求,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的具体行动。
促进中山“行行出状元”
聚英才而用之,谁是人才,有了更接地气的评价体系。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特聘人才评定将过去“全市单一的人才认定标准”调整为“区分行业领域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在不同赛道脱颖而出。
其次,部门单位有了更大的选才主动权。能否入选特聘人才,与人才所在单位、发挥作用密切相关,需要主管部门和单位认真研究和比选,用人主体拥有了主动权,也承担起更多的人才队伍建设责任,相信也会更好形成全市人才工作合力。
再次,新老人才都有参评竞技的机会。过去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通过认定产生的,只有新培养、新引进的人才才能享受政策待遇,容易产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新老人才待遇不均的问题。此次特聘人才政策能够很好地兼顾过去、现在与未来。重点是着眼当前新培养、新引进的人才,这是特聘人才的主要对象;同时,政策出台前已长期在中山工作的人才,也可以通过参评特聘人才获得新政策的支持,给予新老人才同场竞技的舞台,鼓励能者得之,已经是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的人才,在原有的三年资助期满后也可以参评特聘人才,获得新的补贴和支持;最后是放眼未来,对还没有来中山的人才,只要谈好了计划入职的意向单位,并承诺三年内到岗,同样可以参评特聘人才(科技创新和企业领域除外)。
六大待遇支持 力度空前
此次特聘人才评定划分了七大领域,除了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思想文化、农业农村等六大领域以外,专门还设置了综合领域。
这次特聘人才待遇支持力度空前,获聘人才将享受六大人才待遇:
专项培养支持。主管部门将特聘人才作为本领域重点人才进行专项培养,持续跟进特聘人才在中山工作情况,对接做好工作支持,协调解决开展工作所需的各项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特聘补贴支持。特聘人才可获得专门的经费补贴支持,用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支出。其中,A档200万元、B档100万元、C档50万元、D档20万元,分三年发放。如果一位人才连续两次入选A档特聘人才,将可获得400万元支持。
子女入学优待。A、B、C档特聘人才的子女新生入读幼儿园、小学、初中或从市外转学的,都可以根据学位情况按人才意愿优先安排,全市公办、民办学校(含幼儿园)都可自选。D档特聘人才子女新生入读幼儿园、小学、初中的,由市教体局统筹,镇街教育部门配合,根据学位情况按人才意愿优先安排,全市的公办学校(含幼儿园)自选。
医疗服务优待。中山成立高层次人才医疗咨询服务中心,为特聘人才提供线上导诊、医疗咨询等服务。全市所有三甲医院门诊为特聘人才及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提供专人导诊服务。特聘人才每年可享受两次市人民医院康怡特诊中心免挂号费特诊服务。对因病需住院治疗的特聘人才,优先安排专家会诊、优先安排检查和手术、提供优质医疗和护理服务。
住房安居保障。特聘人才即使户籍不在中山,购买商品房也可享受本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可享受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上浮5倍的待遇。可就近申请拎包可住的人才公寓。
此外,专设特聘人才中心尊享服务。中山国际人才港是服务全市人才的总枢纽,全市还设立了5个人才中心,其中一个就是特聘人才中心,依托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为特聘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
中山市特聘人才政策出台,释放出中山市对人才的求贤若渴的信号,也表达了中山招引人才沉甸甸的诚意。
中山各部门现场解读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孟开:
紧抓文化兴城契机,坚持打好“组合拳”。在前景引人方面,谋划出台文化兴城三年行动方案和十大重点项目;在平台育人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孙中山研究院、“美好生活基层行”中山“小康样本”创作基地、《诗刊》中山诗歌创作基地;在事业用人方面,继续把打造文艺精品力作作为文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感情留人方面,做好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服务环境“加法”,做好文化人才培育、引进、使用中的条条框框“减法”。
●市科技局副局长肖田野:
科技创新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对象范围主要包括:重点科研平台和市级以上创新创业科研团队。重点科研平台是指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市科技局签订共建协议的科研型重大人才载体平台,包括两个层面。另一个是市科技局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引进的高校在我市设立的科研平台。
●市工信局副局长徐勇哲:
市工信局在开展企业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工作方面,主要具有企业主体突出、企业覆盖面广、评定标准优化3个亮点。此外,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带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评定企业首席信息官(CIO)领域特聘人才,培育一批成功带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优秀首席信息官。
●市教体局副局长王志红:
教育体育领域正在推进的特聘人才队伍主要特点是“高、精、尖、缺”,人才评定分为高教、普教、中职和体育四个序列。在人才评定管理方面,市教体局重点从专业紧缺度、专业技术成果、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评价。
●市人社局副局长郑海声:
本次特聘人才评定,市人社局专门设置了综合领域,注重对于一些重要行业的补充,扩大人才政策实施范围。综合领域评价体系在政策设计中,市人社局充分参考以往企业人才评定的评价方法,在评分指标上对学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进行平衡,破除“四唯”限制,突出工作成果和业绩,注重与中山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敏华:
市农业农村局制定的评价指标,侧重资历、业绩,提高从业时间、行业紧缺度、行业专业方向、荣誉获奖、行业评价、行业影响力、社会效益这类指标分值比例,对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学术成绩分值比例减少。通过评定特聘人才工作,引进和培养一批目前较为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解决目前我市乡村人才紧缺状况。
●市卫健局副局长欧阳刚劲:
市卫健局从制度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优化。主要包括破除唯“帽子”倾向,突出对临床能力的评价;加强对基层人才的倾斜,给予在镇街工作的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一定政策加分;创新人才评定“无纸化”“不见面”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评定工作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评审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