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中山市举行特聘人才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山市特聘人才政策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并就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宣传文化、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领域特聘人才的特色亮点回应社会关切。
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远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孟开、市教体局副局长王志红、市科技局副局长肖田野、市工信局副局长徐勇哲、市人社局副局长郑海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敏华、市卫健局副局长欧阳刚劲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实现人才分类评价,新老人才同场竞技
今年4月,中山发布《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由宣传、教体、科技、工信、人社、农业、卫健等7个主管部门通过一定方式评出各领域创新价值较大、专业能力突出、业绩成果显著、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给予专项补贴、定向跟进培养、使其持续发挥作用的一项政策。
张远梁介绍,特聘人才政策是人才23条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创新举措,是在总结近年人才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形成的一项改革成果。特聘人才政策实施后,中山市自2010年起持续实行了十二年的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认定政策就不再执行。从今年7月1日起,不再新增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现有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按原政策享受相应待遇,与特聘人才一并纳入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范畴。这是中山市人才分类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调整后,中山市高层次人才包括今年起评定产生的特聘人才,以及此前已有的1-8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对于在站博士后、博士、企业硕士、企业副高职称人才和新入选“中山工匠”的技能人才,则纳入青年后备人才范畴,提供“即来即补”的基本津贴,需要参评并入选特聘人才才能进入高层次人才队伍。
张远梁指出,特聘人才评定将过去“全市单一的人才认定标准”调整为“区分行业领域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在不同赛道脱颖而出。同时,部门单位有了更大的选才主动权。能否入选特聘人才,与人才所在单位、发挥作用密切相关,需要主管部门和单位认真研究和比选,用人主体拥有了主动权,也承担起更多的人才队伍建设责任,相信也会更好形成全市人才工作合力。
新政策还让新老人才都有参评竞技的机会。过去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通过认定产生的,只有新培养新引进的人才才能享受政策待遇,容易产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新老人才待遇不均的问题。特聘人才政策能够很好地兼顾过去、现在与未来。
张远梁表示,首先,重点是着眼当前新培养新引进的人才,这是特聘人才的主要对象;其次,政策出台前已长期在中山工作的人才,也可以通过参评特聘人才获得新政策的支持,给予新老人才同场竞技的舞台,鼓励能者得之,甚至已经是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的人才,在原有的三年资助期满后也可以参评特聘人才,获得新的补贴和支持;最后是放眼未来,对还没有来中山的人才,只要谈好了计划入职的意向单位并承诺三年内到岗,同样可以参评特聘人才(科技创新和企业领域除外)。
文化人才业绩评分占比超过50%
中山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培养文化人才、团结文化人才、引领文化人才、成就文化人才。这次颁布实施的人才政策中,专门设定了宣传思想文化人才板块,是中山努力构建一支与文化兴城事业相匹配的人才队伍的重点举措。
李孟开介绍,此次新政策在评价指标设置上,更加注重专业性。坚决破除“四唯”,放宽了学历学位限制,降低了学历学位以及职称的评分比重,更加注重评价业务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提高业绩评价比重,业绩评分超过50%,体现以业绩、成果为导向、唯才是举。
其中,在申报对象群体上,更加注重广泛性。打破户籍和身份限制,除了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之外,只要是在中山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是有意向来中山工作的这方面人才,都可以申报。
在申报类别覆盖上,更加注重全面性。分社科理论、新闻媒体、文化文艺、网信和其他五个类别,全面覆盖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各方面、各业态人才。
在人才需求匹配上,更加注重精准性。结合中山市文化兴城建设的实际需要,突出选拔紧缺适用人才,如人才紧缺度指标占总分10%,对高层次文博、融媒体、文化创意等文化新业态人才也突出了倾向性。
“这次文化人才政策,着眼文化的特殊性,坚持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统一,就是为了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文化人才、爱护文化人才的浓厚氛围;就是为了优化人才文化结构和布局;就是为了给广大文化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更广阔的平台,就是为了给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智力支撑。”李孟开表示。
分高教、普教、中职和体育四个序列评定教体人才
中山市教育体育领域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覆盖全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其中,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主要特点是高职称、高学历,包括大学正教授、中小幼正高级职称教师及博士;中职教育高层次人才则以高技能人才居多,包括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等。体育领域特聘人才主要集中在市体育运动学校。
王志红介绍,教育体育领域正在推进的特聘人才队伍主要特点是“高、精、尖、缺”四个字,人才评定分为高教、普教、中职和体育四个序列。高教序列侧重于在中山市新兴产业相关的科技研发中取得重大成果的复合型拔尖人才,普教序列侧重于在教书育人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名优教师,中职序列侧重于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所建树的“双师型”教师,体育序列则侧重于在培养拔尖运动员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优才。
在人才评定管理方面,中山市教体局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特聘人才评定工作,组织专家委员会开展评审,重点从专业紧缺度、专业技术成果、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评价。
“我们将遵循‘既看重已有成绩和岗位作用的发挥,又着眼推动未来发展’的评价原则,明确特聘人才聘期内的任务目标、年度考核要求等,希望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助推中山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王志红透露。
在重点科研平台和团队中评聘科技创新人才
在中山特聘人才政策中,科技创新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对象范围主要包括重点科研平台和市级以上创新创业科研团队。
肖田野介绍,重点科研平台是指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市科技局签订共建协议的科研型重大人才载体平台,有两个层面,一是市政府层面引进的,例如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另一个是市科技局在“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期间引进的高校在中山市设立的科研平台,如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在中山市设立的研究院或创新中心。
根据全市特聘人才评定工作安排,高新技术企业里的研发人员统一归口到企业领域申报特聘人才,所以没有纳入科技创新领域。
企业领域人才评定覆盖面广,强化企业自主权
在中山特聘人才政策中,企业领域特聘人才评定有什么亮点?将怎样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对此,徐勇哲回应,市工信局开展企业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工作,主要有3个亮点。
其中,企业主体突出。本领域特聘人才由所在企业负责举荐,强化用人主体的自主权。
企业覆盖面广。全市纳税前100名的大型企业,全市纳税前200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省、市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等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还有实施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并已备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都可以举荐人才。
评定标准优化。突出人才经济贡献为主要评定指标。缴纳个人所得税5万元(含)以上,并经企业举荐的人才,就可以参评。按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条件分为A、B、C、D四档。
为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发挥企业首席信息官引领优势,带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去年,中山市印发了《中山市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实施方案》。方案让首席信息官获得授权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作,成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助手;同时,将定期开展优秀CIO评选,并通过新闻媒体对优秀企业CIO进行专访,宣传推广企业CIO制度建设成效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
“今年,中山市将开展企业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工作,通过评定企业首席信息官(CIO)领域特聘人才,给企业CIO一定的资金奖励,激发企业对CIO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培育一批成功带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优秀首席信息官。”徐勇哲说。
设置综合领域人才类别,让新兴行业人才受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涌现出众多新兴产业,如金融、数字化、服务业等行业人才和各类技能人才,中山特聘人才政策对相关人才参评做出了指引。
郑海声表示,此次特聘人才评定划分了七大领域,各有侧重,各具行业特色。根据对近几年企业人才评定工作的评估分析,和前期对不同行业人才诉求的调研,金融、法律、数字化等行业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贡献也非常突出。因此,此次特聘人才的评定,中山专门设置了综合领域,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思想文化、农业农村等6大领域以外,对于一些重要行业的补充,扩大人才政策实施范围,让更多人才参与受惠。
郑海声介绍,综合领域评价体系在政策设计中,中山充分参考了以往企业人才评定的评价方法,在评分指标上对学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进行平衡,破除“四唯”限制,突出工作成果和业绩,注重与中山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如现代服务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金融、法律、会计、数字化、电商、物流等多个新兴行业的人才更具优势。欢迎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参加综合领域评审。
此外,按照“人才23条”工作部署,下一步,市人社局将出台专项政策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育集聚,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为中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侧重业绩及专业能力,引进一批乡村振兴人才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此前,认定高层次人才对学历、职称、学术研究要求较高,而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专技人才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标准,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较少。因此,我们在农业农村领域设置评定特聘人才。”吴敏华介绍。
吴敏华表示,对于农业农村领域评定特聘人才,分A、B、C、D四档。在制定评价指标时,侧重于资历、业绩,提高从业时间、行业紧缺度、行业专业方向、荣誉获奖、行业评价、行业影响力、社会效益这类指标分值比例,对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学术成绩分值比例减少。
通过评定特聘人才工作,中山将引进和培养一批目前较为紧缺的从事土壤农化、植物保护、组培技术、名贵树木科学养护、特种养技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产品电商以及乡村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解决目前中山市乡村人才紧缺状况,助力乡村振兴。
卫生健康领域人才评定将加强对基层倾斜
在中山特聘人才政策中,中山市卫生健康领域人才评价方式也作出了重要创新改革。
欧阳刚劲表示,此次人才评定工作坚持以德为先,坚持实践导向,坚持分类评价,坚持服务发展。从制度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优化。
突出对临床能力的评价。政策破除唯“帽子”倾向,着重强调卫生健康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和工作实践积累,引导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深耕专业,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加强对基层人才的倾斜。指标体系对在中山市镇街工作的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一定政策加分,激励人才更好服务基层,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基层,让基层人才受到尊重、获得荣誉,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归属感、获得感,夯实基层发展的人才根基。
创新人才评定“无纸化”“不见面”新模式。市卫健局在全市申报系统建立前,就已委托专业机构单独开发“中山市卫生健康领域特聘人才网上申报系统”,在全市率先实现评定工作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评审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欧阳刚劲表示介绍,运用“中山市卫生健康领域特聘人才网上申报系统”,一是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简化申报与评审流程,申报人员在线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上传申报材料,从申报材料受理、单位推荐公示、主管部门政策性审查,到专家评审等各个环节均实现网上办理,优化了申报方式,规范了评定过程。二是提升服务水平。申报人才也可通过网上查询,追踪办理进度,极大地节约了时间、精力。
“通过此次人才评定工作,市卫健局将重点构建人才管理长效机制,为推动中山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欧阳刚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