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东省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25亿,其作为参保缴费、就医结算、待遇发放等民生服务的核心载体功能持续深化。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待遇补贴项目逐步纳入社保卡“一卡通”发放,持卡人财产安全保障工作亟需强化。近期,以“社保业务办理”“社保卡信息核验”等名义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不断出现、手段迭代迅速。为切实提升群众识诈防骗能力,有效阻断新型社保卡诈骗实施路径,现就高频诈骗手法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并发布警示,共同构筑群众财产安全防护网。
五大诈骗套路全解析!
见到这些“剧本”快跑
套路1:
冒充“公检法”恐吓转账
话术
“您的社保卡涉嫌骗保,即将被冻结!”
手法
不法分子伪造来电显示,先是谎称参保人的社保卡在外地遭到透支、盗刷,因涉案金额较大已移交公安机关,接着假冒公检法人员,诱骗参保人提供身份信息,转移资金到所谓“安全账户”。
温馨提示
人社部门是不会通过电话、短信要求转账、索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公检法机关也不会电话办案!凡要求“屏幕共享”“下载不明App”的,都是诈骗!
套路2:
伪造“补贴金”钓鱼短信
话术
“【社保局】您有3680元补贴待领取,点击链接>>”
手法
不法分子伪造文件冒充社保机构,以“参保优惠”“发放补贴”为饵,通过电话/短信诱导汇款至指定账户(如“手续费”“预存金”等名义),或点击短信内嵌木马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导致资金遭实时盗刷。
温馨提示
人社部门发送的短信不会附加任何不明网址,推送的短信不需要输入任何涉及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等私密信息,不明链接一律不点!
套路3:
设计“社保转移”陷阱
话术
“请将社保账户中的全部余额转移至XXX账户,以便您的社保账户能够正常办理转移手续。”
手法
参保人跨区就业办理社保转移时,不法分子通过窃取个人信息伪造社保机构通知,谎称需提前转账至指定账户方可办理转移手续,以此诱导参保人汇款骗取钱财。
温馨提示
社保关系转移无需提前转账,请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
套路4:
仿冒“官网”窃取信息
话术
“您的电子社保卡需重新核验,请立即登录www.xxxx-gov.cn更新信息>>”
手法
不法分子窃取跨省流动人员信息后,发送“社保核验”钓鱼短信,诱导向仿冒官网提交社保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同步盗刷关联医保账户套现。
温馨提示
政府官网域名均以gov.cn结尾,警惕非官方后缀的“山寨网站”!
套路5:
制造“政策焦虑”骗局
话术
“电子社保卡审核未通过!24小时内不处理将注销账户!”
手法
不法分子利用政策热点制造焦虑,诱骗参保人提供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利用动态口令劫持技术窃取信息,通过小额免密支付通道分批盗刷资金。
温馨提示
政策调整会在官方渠道进行公告,切勿轻信“私人通知”!
反诈核心口诀:
牢记“三不”原则!
各位参保人请注意!社保卡是您享受民生服务的重要凭证,切记要守住“三不”原则:
不轻信——警惕“社保卡异常”等话术,拒点陌生链接;
不转账——凡要求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不出借——社保卡严禁外借,守住个人信息防线。
重要法规提醒
2024年11月1日施行的《广东省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明确规定,“出租、出借、买卖社会保障卡”“冒领、冒用、盗用、骗取、截留、非法扣押他人社会保障卡”“伪造、变造社会保障卡,或者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社会保障卡”等违法行为的将依法追责,最高可追究刑事责任!
应急处置指引
如遇可疑情况,以下应急处置指引请收好!
账户异常:携带身份证、社保卡至就近人社服务大厅或社保卡服务银行网点处理。
遭遇诈骗:立即保存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并拨打110报警,同步致电社保卡服务银行热线电话,及时冻结银行账户,避免资金损失。
官方渠道:业务查询请认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https://hrss.gd.gov.cn/)。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