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携手共筑少年成长新桥梁!三乡镇雍陌小学《香山少年报》校园通讯站成立
发布时间:2025-04-11 来源:香山少年报

4月11日下午,“记者梦·写作路·新闻情”——中山市三乡镇雍陌小学(以下简称“雍陌小学”)《香山少年报》校园通讯站成立仪式圆满举行。活动旨在促进校园与媒体深度融合,以共建校园通讯站为契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关注校园动态,培养新闻素养,激发写作兴趣,为其打造广阔的展示舞台。

仪式现场。记者 冯明旻 摄

“绘梦天地,敢问苍穹,是少年的天性。”活动伊始,宣传片《你好,香山少年》吸引了全场同学的注意,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创作天地与新闻世界的新奇大门,同学们清澈的眼神中满怀期待。

仪式上,《香山少年报》负责人向雍陌小学授予校园通讯站牌匾,并为首批入选的校园小记者颁发小记者证。这意味着“报校联动”协同育人模式在雍陌小学再启新篇。

《香山少年报》负责人向雍陌小学授予校园通讯站牌匾。记者 冯明旻 摄

“为什么要成立通讯站?答案很简单,因为你们的声音很重要。”雍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燕梅在致辞中表示,每一个同学都是“故事魔法师”,校园通讯站的成立就是要给同学们一个“魔法话筒”,通过写新闻做采访,用眼去观察,用笔去记录,把校园生活中的闪光点与新鲜事变成文字,让更多人看到雍陌小学的精彩。

雍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燕梅致辞。记者 冯明旻 摄

致辞最后,郑燕梅深情寄语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雍陌小学的新闻代言人,你们的任务很光荣,也充满挑战。也许一开始你采访的时候会结结巴巴,也许第一次写稿的时候也会涂涂改改,但是成长就像骑自行车,摔得多了,也就骑得稳了。期望你们用好奇去发现故事,用真诚去记录美好,用勇敢去传递声音,拿起笔和话筒,让雍陌小学的故事传遍香山。”在随后的采访中,郑燕梅透露,学校将会利用好校园通讯站这一重要桥梁,以任务为驱动,努力营造老师成功、孩子成长、报社与社会多方协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香山少年报》负责人为同学们进行写作培训。记者 冯明旻 摄

现场,《香山少年报》负责人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写作培训课。负责人不仅细致介绍了《香山少年报》的办报情况、版面特色、栏目定位和日常实践活动内容,还通过讲解《夜路惊魂》《姥姥》等优秀投稿习作,用生动通俗的语言,从“聚焦日常的高光时刻”“通过叙事制造情感过山车”“通过描写让文字长出眼睛和耳朵”“打造会跳舞的文字”等多个方面,为同学们分享了丰富实用的写作诀窍,帮助同学们提升写作水平。同时,她鼓励同学们留意校园里、生活中的日常点滴,用敏锐的视角挖掘身边的美,用细腻的笔触记录身边的美。

同学们认真听讲。记者 冯明旻 摄

“我特别喜欢看《香山少年报》,报纸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科创和书法类的作品!”雍陌小学小记者、五年级学生彭佳宜接受采访时难掩兴奋,她表示,成为小记者后,会多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中的点滴,用创作记录下来,努力改正作文中的不足,向《香山少年报》上的优秀作品看齐。

资料卡片

作为中山日报社主办的首份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校园专刊,《香山少年报》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立德树人的使命,于2023年9月13日正式出版发行。当前,《香山少年报》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30多个校园通讯站。通过及时获取主题征稿信息、掌握学生作品发表动态、触及校园新闻线索,校园通讯站当前已成为“报校联动”的有力抓手和关键纽带,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展示平台,为学校带来更专业的宣传渠道,进一步推动了校园、亲子全员读报新风尚。

雍陌小学始建于1917年,前身为东山学院、东山小学。在“求知乐园、生活花园、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引领下,雍陌小学把“真善美”作为学校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能力为重”的办学宗旨,致力培养学生成为“理想远大、意志顽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广东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广东省更高水平文明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集邮示范学校”“广东省跆拳道传统项目学校”等。同时,学校注重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兴趣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精心打造沥粉社团、跆拳道社团、古琴社团、羽毛球社团、科创社团、书法社团等特色社团。


编辑 余晓霖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