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风来
中山市第一中学 八(7)班 赵伊凌
启窗迎风,书香扑面,天地入怀。
——题记
推开轩窗的那一刹,清风翻起案头书卷簌簌作响,油墨香在书房内漫开来。突然懂得,这窗原不是黛瓦白墙间的木格,而是岁月浸润的书页。当指尖轻抚书脊,便似推开通往大千世界的窗,八面来风,裹挟着文化的气息,于方寸间掀起思想的浪潮。
古风穿庭
推开《诗经》这扇嘎吱作响的雕花木窗,三千年前的国风卷着“呦呦鹿鸣”而来,摇曳的蒹葭与荇菜映入眼帘,在“白露为霜”的雾气中,先民将质朴情思系于“灼灼其华”的桃枝上。
遥记司马迁以《史记》作天窗,那楚汉交锋的激烈嘶喊,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清脆蹄声,刘邦建国不易的心酸叹息,都被太史公心中的疾风,悉数吹散在历史的无边夜里。
又见黛玉初入荣国府时掀开轿帘,微风透过窗子送来青春的酸涩,谁知大观园内那一阵凉风,夹杂着多少“辛酸泪”,而时代的变迁盛衰、人间的悲欢离合,都在曹雪芹的笔底风云中流转。
古卷如窗,一推一阖间,千年长风已拂过眉梢,古老文明在耳畔低声呢喃。
四海风至
展开马可·波罗的羊皮地图,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摇碎大漠月光,运河上“千帆竞发”的盛景闪烁着东方古国的辉煌,跟随着这位威尼斯商人,在季风中用脚步丈量亚洲。
再轻推《文化苦旅》这通往“寻根”的槛窗,透过余秋雨“苍老”的笔触,望见《渭城曲》里的阳关、藏书万千的天一阁,而那异域的浪大风狂,令漂泊旅程中的感悟心得渗入字缝。
又随余华在纽约的街头漫步,在日本的细节里旅行,耶路撒冷的苦路与英格兰的商路交织,微风掠过玻璃幕墙折射的霓虹,展现出“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的主旨。
书籍是永不生锈的窗柩,击碎地理隔阂,轻推即见远阔山河,闭卷犹闻天下风声。
风卷残云
鲁迅那白篷航船的窗棂外,罡风凛冽撕破虚伪的沉默,呐喊着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沾有革命者鲜血的“药”、阿Q的“精神胜利法”,无不痛苦地解剖着当时国民愚昧的灵魂。
夏季一丝闷风吹起喀布尔那不存在的帷幔,当风筝颓然坠落,阿米尔顿悟童年不再,而风筝线那端,系的是善良与救赎的人性微光。
夜风微凉,温润月华仿佛洗净了六便士上的尘灰,思特里克兰德在塔西提岛的木屋里泼洒的油彩,终化为理想主义的飓风,叩击世俗的囚窗。
每一本令灵魂为之一颤的书籍,都让思想的劲风于字里行间涤荡蒙尘的心扉。
合卷仰首,恍然惊觉:推窗何须雕梁画栋?读书人睫羽轻颤的那刹,便为灵魂推开透气的轩窗。且让这书香浸润之风在书页间继续穿行——生命之丰盈,在于心灵曾推开多少通向浩瀚星海的窗。
指导老师: 赵超鸿
编辑点评
投稿作文中不乏许多赞颂读书的投稿作品,这篇文章却独具心意!小作者借“推窗”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物理之窗”带领读者观览“文化之窗”。书中的感动、震撼与哲思在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中滚动、涌现。可以看出来,小作者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思想深邃的人!这篇文章也可以给其他小朋友启发,写对书籍的喜爱,不一定要直述:“我爱读书,读书给我带来快乐!”而是通过你们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传达给读者哦!
见习编辑 陈梓煌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