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酒
中山市大信学校 九(1)班 叶铮
秋暝阒寂,桂花酒香漫过篱墙。月光下,两人对酌。
澍与聿相识于坛酒——桂花酒。那日,酒香漫过两人相隔的薄篱墙,却没有染遍一叶秋。
澍一手把着红褐色的酒壶,一手耷拉在聿的身体上。“独酌费酒,这坛桂花就是要与人喝。”嘴上叨叨不停,却拿着酒壶,在两只小巧的杯里灌满桂花酒。仰头间,温热的酒沾满桂花香涌入两人的腔喉,像是秋日晨曦撒在枯黄落叶的和煦,又好似袅袅炊烟缠绕般的闲雅恬静,却又觉得是虬枳上缱绻相贴的温婉淡然。月光静淌于两人间,却又照出另两人,可是却以背相对,向着他方敬酒。
世道变迁,自春徂秋,少年志气越发激进,为民筹福祉的心越发沉重,而此人生的岔路口已到,没人会停在月光下等待盛世到来。于是乎,喝下这杯桂花酒,分道扬镳,成了定局。澍执青剑踏江湖,聿怀圣旨拜朝堂。桂花酒裹着志向,在为民路上沉淀。
民间失道,众生遇劫。江湖上,寇乱四起,生灵涂炭,红门之外,哀声斥天。所以,澍提剑横出世,为民鸣不平。潇潇雨歇,抬眼看,前方泥泞杂草生,后方牛羊百姓苦。
澍,手提长剑光陆离,挥霍顿教天失色。那一天,惊闹的哭声在小小的襁褓中凸起,澍走进看,却是赤血沤烂,心如淤滞。他从母亲的怀中搂过孩子,边哄边向山中走去。不觉间,颓垣的草屋如希望般惹眼,可细听,却是寇人饮酒寻乐。愤意火冒,他再一次提剑。顷刻间,声绝。可是怒意却没有半点熄灭。于是,他拿起桌上那坛辛酒,浇头而下,舌尖惹起一股辛辣,腹如刃剑捅身,泪水打落。或许是想起那坛桂花酒,又或是想起聿,还是这天下。月光下,两人对酌。
铜臭蚀鼎,波谲云诡。朝廷之上,拉帮结派,惟利是图,忠言绝口,蛊惑皇心。所以,聿直言不讳,为民鸣不平。妄语嗤笑,抬眼看,官袍间议论纷纷,背后熹微欲破曙。
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那一天,饥荒天灾,接踵而至,而朝迎庆日。聿提棺上朝,迎着众侏儒的面,敛袂而睥睨一切,“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话毕,君主拂袖而去。晚间,声舞歌平,觥筹交错,嬉笑闹耳。于是,他端起杯清酒,点点喝下,清冽醇香,暖意环身,心却如陷入淤泥般一蹶不振。或许是想起那坛桂花酒,又或是想起澍,还是这天下?月光下,两人对酌。
不久后,澍因“逞英雄”被追逃回家中,聿被冠以“祸害皇族权威”罢黜于乡。篱笆墙边,又一次传来桂花香。春秋的陈酿,却在刹然间传遍天下。月光下,敬的是友人,还是少年志气的月影,或是天下众人?
秋暝阒寂,桂花酒香漫过篱墙。月光下,盛世已到,举杯共饮……
指导老师:廖洋子
编辑点评
开篇“秋暝阇寂,桂花酒香漫过篱墙”寥寥数笔,于方寸之间构筑起一个充斥着刀光剑影的时空,两位少年人,一位志在江湖,一位志在朝堂,“为民为苍生”谋事。令人唏嘘的是,从桂花酒识,到桂花酒别,最终桂花酒聚,却是“有志者失志”的结局,尽管如此,文章还是从少年视角对“士人精神”的当代诠释——真正的志气,是纵使江湖夜雨、宦海浮沉,仍能与故人共饮一盏初心不改的桂花酒。从中也可以了解小作者对于“家国大义,为民请命”的独特理解,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见习编辑 陈梓煌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