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烫的小记者证
南头镇中心小学 五(6)班 陈语熙
清晨的阳光如同金色的蜂蜜一般,轻柔地涂抹在中山日报社那洁白的墙面上。我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数着通往报社的台阶,胸前的红领巾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今天,我将有机会亲手触摸那些只在课本中见过的铅字,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将从编辑叔叔手中接过代表着小记者身份的证件。
报史长廊宛如一条泛黄的时光隧道。玻璃柜中安放着早期的《中山日报》。曾经在新闻一线奋斗的名人,静静地“守候”在角落。当讲解员阿姨述说“这里保存着历代改版过的报刊”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笔记本已被密密麻麻的字迹覆盖。那些老照片中,一代代记者用笔记录下时代的变迁,泛黄的报纸上还留有岁月的印记。
“恭喜你!”编辑叔叔的掌心传递着温暖,当我接过那枚蓝色点缀的小记者证时,我感到胸膛里仿佛有一只小兔子在欢蹦乱跳。证件右下角的《香山少年报》图案鲜红夺目,微微发热,让我一瞬间仿佛看到了一年前那个手持自制话筒,在校园运动会上追逐着运动员进行采访的自己;回想起上周躲在主任室门口练习提问,最终被主任发现并笑着邀请进去的尴尬时刻。
我摸着证件上“滚烫”的文字,忽然明白那些老报纸为什么能保存百年。原来我们早就在做同样的事——社团时间里报道的校园新闻,黑板报上歪歪扭扭的“寻物启事”,甚至偷偷传给好朋友的道歉纸条,不都是用文字在记录时光吗?
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格外地长。我紧握着挂着记者证的蓝色挂绳,回味着一整天的新闻之旅。虽然老式的印刷机已经停止了运转,但此刻我的圆珠笔在作业本上发出的沙沙声,似乎在诉说——中山日报那厚重的历史,正需要我们这些小小记者用新的笔墨不断续写。
指导老师:梁泳霞
编辑点评
这一篇活动体验稿写得很棒,小作者写作基本功相当扎实。标题能够选取作者研学体验中最关注的切入点,通篇内容有的放矢、选取重点,文字起承转合自然,心情描写生动,立意升华得当。
编辑 李红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