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香山少年报》办报座谈会在南区街道曹边经联社曹边学校召开,来自全市各镇街的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40余人,围绕如何提升办报质量和育人功能畅所欲言。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王志红,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肖林参加座谈会。中山日报社总编辑、中山广播电视台总编辑李庆辉主持会议,并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回应。

座谈会上,小榄镇埒西一小学副校长刘铸忠、东区朗晴小学语文科组长李娜分享了学校开办《香山少年报》校园通讯站,以及校内推动全员读报、教师使用少年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等经验。其他学校代表纷纷就内容策划、栏目设计、密切报校联动等提出真知灼见。

小榄镇埒西一小学副校长 刘铸忠
《香山少年报》能够助力学校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功能,尤其是我们埒西一小学今年与《香山少年报》共建了校园通讯站,开展亲子共读,学生的习作不时见诸报端,这些都极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我们学校老师还带着作为《香山少年报》小记者的同学们,去校外采访捐资助校的学者、企业家,让同学们得到更多有创意的实践。希望能通过《香山少年报》继续发挥好桥梁作用,深入推动校家社协助育人。
东区朗晴小学语文科组长 李娜
很感谢《香山少年报》打造的这个专为香山少年量身定制的展示平台,朗晴小学很荣幸在本学期成为《香山少年报》校园通讯站的一员,学校利用语文科组大力推行校内读报用报,现在《香山少年报》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和好评。我负责的班级本学期承担了全校送报任务,成立了“晴报小分队”,从领取报纸到各班分发,学生们都能高效而规律地完成。
我们也利用《香山少年报》丰富语文教学,使之更有趣味性。如某些特别策划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拓宽同学的阅读视野;结合特色栏目,有效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挖掘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香山少年报》不仅助力语文教学,还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朗晴小学定期开展读报活动,还邀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同学宣读自己的作品,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投稿热情;定期开展写作训练,积极参与少年报开展的主题征文活动,主动向“生花小妙笔”投稿;利用好“童梦书声”栏目,鼓励学生自信展示。
中山市实验小学校长 王文儒
我们学校最早跟《香山少年报》共建了校园通讯站,全校2000多名学生参与了活动的揭牌仪式,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认识这个新的平台。我校还选取了一些班子进行了读报、用报的试点。每次学生们有习作见报,学校都把见报的信息推送到各班、各家长群,给孩子公开表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香山少年报》能更多深入到学校,向学生们分享写作技巧,让孩子们更了解少年报的用稿要求、栏目设置,让孩子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与投稿;也可以开展一些线下培训活动,让教师们对报纸有更多了解,参与到内容的共建中。希望以后《香山少年报》策划更多的主题征文,用好新媒体平台的作品展示,让更多孩子的作品能够得到展示。
中山市西湾外国语学校初中校长 江叔良
《香山少年报》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报纸,体现了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非常有远见,是帮助青少年成长的平台和阵地。建议报纸可以以学生视角报道校园的重大活动,为同学们了解其他学校打开一扇窗;融媒体包括视频内容与报纸相呼应,让学生们可以更容易了解中山;还可以举办冬夏令营、采风研学活动等等。
中山市古镇学校校长 杨晟和
《香山少年报》是学校间交流的桥梁,是孩子们成长的平台。建议《香山少年报》从四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创新内容和改善形式,增加对孩子的视觉吸引力,让报纸版面变得生动有趣;二是提高代表性和针对性,增加时事和热点内容,引导孩子关注身边国事家事,引导他们讲好身边的好故事;三是增加与青少年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无论是征文比赛还是问卷调查,都需要贴近孩子们的实际。最后,借助宣传身边的人和事,让《香山少年报》形成一种正面导向,让孩子们因这份报纸、这个平台而感动,行动会更加积极、主动。
西区小学大队辅导员 潘杏仪
感谢搭建这样一个阅读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香山少年报》图文结合、贴合实际,文章生动有趣,学校结合多种活动积极发动学生投稿,学生的投稿热情也很高。现在《香山少年报》的内容主要针对3至6年级学生,建议报纸也可以为低年级学生开设专门的板块,对他们进行写作和阅读启蒙。另外建议《生花小妙笔》栏目可以附上点评,给学生带来更多写作上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和投稿热情。
火炬区博凯小学教师 梁凯琳
建议《香山少年报》开设青少年心理栏目,孩子可以写信咨询自己的问题,并得到正确引导;有的同学可以把自己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经历分享给其他同学。我市各学校有不少受表彰的青少年,希望《香山少年报》可以刊发这些优秀学生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更多孩子。
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林素巧
我的孩子很多年前加入了中山日报小记者这个队伍,这对孩子的成长确实很有帮助。今天,我带着学校40多位学生来参加活动,他们个个都很雀跃、很期待。希望《香山少年报》可以举办更多小记者培训,让孩子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语言组织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
南朗小学教导主任 梁丽娟
《香山少年报》如同一束充满朝气和文化的阳光照亮了校园,激发了孩子们读报和写作的兴趣。尤其是学校推动全员读报、亲子读报,每次看到家长发送的照片,都觉得很感动,也感受到学生们喜爱《香山少年报》、家长们认可《香山少年报》。希望《香山少年报》的采编记者能够走进南朗小学,与学校同学们多交流,让同学们得到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希望有更多平台和渠道展示孩子们的习作,这对激励学生阅读和写作大有作用。
东区朗晴小学主任 欧阳翠红
朗晴小学十分重视《香山少年报》这个平台,全校80多个班级、接送学生等候区都配备了报纸夹,方便同学们随时可以阅读报纸。建议《香山少年报》可以办一些学校的专刊,多发布学生们的作品。
三乡鸦岗小学教导主任 李祥兴
建议《香山少年报》优化栏目,增设微作文栏目。每期给出一个话题,征集学生150字左右的微作文,这样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短篇幅可以让更多学生习作见报。
中山市丽景学校小学教学处副主任 罗瑾
建议《香山少年报》可以走进学校做主题报道,比如围绕科技节、语文周、数学周等主题活动进行报道,给学生提供方法指引。这样既能够给予学校展示的舞台,又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西区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 黄乾欣
我校建立了由彩虹写作指导教师、椿萱亲子读报、向阳小记者等组成的“三支队伍”,推动读好用好《香山少年报》。建议《香山少年报》的内容策划可以和学校少先队的主题班会等结合起来,建议报纸刊发更多爱国主义的内容,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此外,建议校园打造更多学生读报平台,营造更好的校园读报环境。
坦洲中茂学校语文组长 鲁立
当《香山少年报》走进我们校园的时候,作为老师,我和同学一样激动和喜悦。报纸带孩子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认为,如果想让报纸走进更多孩子的心灵,可以开一些更受孩子欢迎的栏目,希望《香山少年报》可以走进学校和学生们多交流。
中山市实验小学语文科组长 林燕妮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拿到每期《香山少年报》时,最关注的是报纸的色彩和版面设计是否活泼有趣,各个板块是否符合孩子的阅读需求。希望报纸的主题征文能更早一些预告,让学校的老师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这样孩子的参与度会更高。
东区朗晴小学学生 荀靖奇
我身边的同学都很喜欢《香山少年报》,大家一边读,一边分享,在班里形成了非常好的阅读氛围。《生花小妙笔》栏目还给我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建议征集更多学生的作品,让《香山少年报》成为所有孩子展示的平台,并增加一些同学们喜欢的元素。
中山市实验小学学生 曹芮恺
《香山少年报》可以更多采用小学生喜欢的色调和元素,比如可以搭配符合主题的漫画等,吸引更多小学生阅读。
东区朗晴小学家长代表 唐嘉临
《香山少年报》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素材,不管是内容还是编排都非常值得读。建议报纸可以刊登一些时事资讯,包括国家、省、市的新闻资讯,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王志红
《香山少年报》承担了市委、市政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份报纸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和平台,要办好这份报纸,不但要提升报纸的适配性、可读性和互动性,还要在几方面下功夫。首先是结合“童蒙养正、少年养志”的教育理念,建立办报反馈机制,增加互动性阅读;其次是规划好报纸的模块,内容要涵盖青少年的“读”“写”“讲”“行”“赛”等;最后是报纸要注重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要培养有情感的青少年。《香山少年报》要与劳动基地、社区、企业、文明实践站等进行对接,让青少年参与更多研学采风实践活动,得到历练和鼓励。
中山日报社总编辑、中山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李庆辉
这次座谈会大家都很踊跃发言,更是提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思路和见解,既有大的方面,比如如何跟学校合作、开放办报的意见,也有实操性很强的,包括版面、栏目如何设计的具体建议。《香山少年报》编辑部将把大家的真知灼见整理好、归纳好,在新一年工作中具体去改进、实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香山少年报》,多投稿、多宣传、多参与。各个学校无论是有写作培训、采风实践、研学体验等的需求,或者要来媒体参观学习的,都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们会坚持开放办报的理念,一如既往地办好报纸,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
编辑 陈彦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