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育 >> 正文
花钱也有大学问
发布时间:2024-11-13 来源:《香山少年报》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刚刚过去,许多同学都收获了心仪的物品。在这股消费浪潮中,怎样才能在购物时保持理性不“迷路”呢?
记者姐姐发现,中山的多所学校近年来在财经素养教育方面下足了功夫,致力于培养同学们的财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金融知识储备,更引导他们树立了健康的消费观念,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按需购物,量入为出

在板芙镇湖洲小学,四年级的叶泳晴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消费心得:“老师在课堂上教导我们,购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量入为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她表示,今年的“双11”,自己仅购买了一些学习必需品,如笔记本和笔,并且每一笔消费都记录在册,做好预算规划。“以前看到打折就心动,但现在我会先思考是否真的需要,不再因为优惠而冲动消费。”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凯小学的李文骁同学,则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妈妈精心制定了一份“‘双11’比价攻略”。他表示,在购物节期间,他重点关注了生活必需品的优惠情况,帮助妈妈进行理性选购。“小时候,我更喜欢外观漂亮的文具,但现在我更看重实用性和质量,比如选择书写流畅、握感舒适的墨水笔,即使没有装饰公仔也没关系。”

记者姐姐发现,今年的“双11”期间,同学们普遍更加注重商品的实际价值和自身需求,展现出越来越理性的消费态度。

财经素养,从小培养

这种理性消费的观念,得益于学校日常教育中的财经素养培养。板芙镇湖洲小学的陈嘉莹老师介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我们并非鼓励孩子们不花钱,而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更明智、更合理地使用金钱。”

如在最近的一次主题班会课中,陈嘉莹便结合“双11”,与同学们讨论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我会让同学们认识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珍惜零花钱,在消费时追求高性价比。”

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凯小学德育主任赖艳霞看来,财经素养教育恰好能把劳动教育、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等整合起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学校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金钱和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节约消费、尊重他人劳动的良好品质。


编辑 林燕英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