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正文
激发运动热情,中山运动健儿们一展青春风采
发布时间:2024-11-20 来源:香山少年报

近年来,中山许多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有趣的体育课程,激发同学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激情,并引导他们努力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健康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和提升精神品质。

中山市丽景学校:

乘风破浪,泳池争先

碧波荡漾的泳池,拼搏矫健的身影,耐心负责的教练……在中山市丽景学校,游泳是一项必修课。

丽景学校的学生们进行游泳训练。记者 文波 摄

三(8)班的陆芊羽是学校游泳队的一员,她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游泳,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已熟练掌握了蛙泳、自由泳和仰泳等多种泳姿,并多次在省市镇各级比赛中斩获奖项。她笑言:“每一次划水、每一次换气,都让我深切体会到努力与进步的喜悦。”

五(2)班的郭佳妤同样表现出色,她对蝶泳情有独钟:“蝶泳的腿部动作像美人鱼一样优美,不仅姿势漂亮,而且速度也快。”在今年10月中旬举办的泛珠三角游泳俱乐部联赛中,她荣获自由泳打腿项目的第二名。佳妤坚定地表示:“我要以偶像张雨霏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游泳速度。”她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泳老师。

“近年来,我们学校游泳队屡获佳绩,累计获奖超过100项。”丽景学校游泳队主教练黄汉伟骄傲地介绍,学校游泳队如今已拥有60名队员。在坚持“选好苗子、夯实基础、严格要求、系统训练、稳步提升、积极输送”的训练原则下,游泳队构建了“金字塔”式的教学体系。通过举办校内、校际以及选拔性等多层次的游泳竞赛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游泳技能,还为他们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

石岐街道高家基小学:

“乒乓娃”冠军梦

下午放学铃响后,石岐街道高家基小学乒乓球训练室内便热闹了起来。40多名“乒乓娃”纷纷涌入,在教练何东隆的带领下,投入到紧张有序的训练中。只见,球拍与乒乓球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同学们或挥拍猛攻,或灵活防守。同学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的磨砺。

刘禅恩在进行乒乓球训练。见习记者 盖刘宝 摄

六(2)班的刘禅恩和五(3)班的李蕊希是学校乒乓球队的队员,她们从一年级开始加入乒乓球队,凭借几年的刻苦训练,打乒乓球的水平逐步提高,开始在市内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

李蕊希在进行乒乓球训练。见习记者 盖刘宝 摄

“她俩默契配合,在中山市第三十八届‘容国团杯’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拿了双打第一名。”该校老师张蓉介绍说,两人聪明、能吃苦、敢打敢拼,还将体育竞技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带到了学习上。

“孙颖莎是我最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她心态沉稳、有拼劲,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刘禅恩说,自己也想成为像孙颖莎一样的人。

教练对小球员们进行指导。见习记者 盖刘宝 摄

作为广东省乒乓球传统项目优秀学校,高家基小学培养出以乒乓球世界冠军江嘉良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何东隆教练表示,竞技体育没有捷径,除勤学苦练外,还考验选手的爆发力、耐力和应变能力等。无论是平日的放学后训练,还是周末及寒暑假的集训,同学们都坚守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

小榄镇高沙小学:

挥棒向前,击球逐梦

中山是“中国棒球之父”梁扶初的故乡,也是无数棒球少年追梦的起点。今年8月,小榄镇高沙小学棒球队在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上大放异彩,斩获亚军。

踏入高沙小学棒球场,记者姐姐目睹了小球员们训练的拼搏场景。他们彼此间配合默契,挥棒全力出击,跑垒积极,每一次的“接杀”都全力以赴。

在高沙小学的棒球场上,小球员们正在积极训练。记者 冯明旻 摄

教练何嘉俊透露,学校棒球队从周二到周五,早晚都安排了训练时间,周末则有一天进行集中训练。而节假日更是队员集训的黄金时期,寒暑假也不例外。

在高沙小学的棒球场上,小球员们正在积极训练。记者 冯明旻 摄

六(4)班的周诚在刚入队时曾一度难以适应训练的强度。在教练与家人的双重鼓励下,他坚持了下来。他说,棒球训练不仅强健了他的体魄,更让他变得勇敢自信了。“起初每次比赛我都紧张不已,但现在我进步了,在团队协作中,我还结识了许多好伙伴。”

五(3)班的熊烨加入校棒球队已逾三年。“入校队时我欣喜若狂,觉得前途光明,内心充满了自豪。”熊烨分享,前往浙江省平湖市参加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是他第一次出省,是棒球让他拥有更广阔的见识。练习棒球的过程固然艰苦,但每次坚持下来都会给他带来满满的成就感。“我希望在棒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成为学弟学妹们的榜样。”熊烨笑着说。

教练对小球员们进行指导。记者 冯明旻 摄

何嘉俊欣慰地表示,近年来,多名高沙小学棒球队队员入选省棒球集训队,部分队员还代表中国棒球队参与国际赛事,不断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编辑 赖彤瑶 二审 林燕英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