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正文
动起来!挥洒汗水 强健体魄
发布时间:2024-12-18 来源:《香山少年报》

运动,为青春注入活力!在中山的校园内,“天天动起来”体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在这股热潮中,养成了坚持运动的好习惯,体魄日益强健。

近日,记者姐姐走进中山的几所学校,看同学们如何在这项活动中挥洒汗水,释放青春激情。

现场1: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每天早上9点,石岐太平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准时开始。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慢跑、跳绳、坐位体前屈以及肺活量练习等项目。“慢跑和跳绳是提升基础体能的核心项目,而肺活量练习则通过吹气球比赛等趣味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强健体魄。”该校副校长陈文卿介绍,学校将德育教育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跑操时喊的口号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石岐太平小学的同学们正在跑操。记者 冯明旻 摄

“去年体测我一分钟跳绳190多次,今年已经能跳到221次。”六(1)班的魏畅在本次体质抽测中获得了满分,他表示,这一进步离不开学校大课间训练和体育课的助力。

同班的冯沛葶在此次体测中同样表现出色,堪称“全能小健将”,尤其是坐位体前屈项目,进步特别大。冯沛葶开心地说:“我特别喜欢大课间,每次参加完都有一种呼吸足新鲜空气的畅快感,整个人神清气爽。”

现场2:提神振气的晨练

在南侨英才学校,体质抽测的成绩令人瞩目。优良率高达75.6%,合格率更是达到了100%。这些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他们每天早晨的晨练。

早上6点50分至7点40分,校园里便回荡着同学们充满活力的运动声响。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跑操,步伐整齐划一,犹如一节节小火车稳稳地向前开进;有的在做篮球操,手中的篮球上下舞动,场面十分壮观。

经过学校的强化训练,体教融合的成效在同学们身上逐渐显露。七(4)班的刘飞扬在这次抽测中,800米跑进步神速。八(2)班的黄梦坤也对学校的训练高度认同,他说:“我这次体测立定跳远能跳到2.4米,这离不开学校的统一训练和自己课余的努力。运动使我健康,还能减压放松。”

该校主任郑振辉透露,学校除了关注同学们的运动,也十分注重他们的饮食营养。“饭堂由专业团队精心制定菜谱,校医、食安员、高级营养师层层把关,确保营养均衡。”

现场3:体育社团活动如火如荼

在西区昌平小学的篮球文化广场上,一共有18个篮球架,放有50个篮球的自取自存篮球窗,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都能自由拿球进行练习。每天下午,校篮球社成员都会集中在这里练球。

据了解,学校有篮球、柔道、羽毛球等丰富的体育类社团,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加入了体育类社团,其中篮球社的成员最多,有112人。

西区昌平小学的同学们在练习拍篮球。记者 冯明旻 摄

该校体育老师黄楚权说:“在我们学校,篮球的普及率是100%,基本上人人会篮球,班班有比赛。”为了培养同学们对篮球的兴趣和技术,校篮球社分为三个级别的篮球兴趣班。一二年级的篮球男、女子混合班以培养兴趣为主,逐步转为训练技术要领;之后男女分班教学,定期培训篮球运动规则、预防运动损伤等课程。

六(5)班的李欣语加入篮球社已有4年,身高1.74米,是篮球校队里最高的女生。她认为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也充满快乐。同班的吴昊俊拥有健康的小麦肤色,是校篮球队队长。“我爱打篮球,篮球提升了我的体格和专注力。”吴昊俊自豪地说,在这次体测中,他的表现达到了优良水平。

明亮双眼 挺拔身姿

石岐中心小学这些妙招保护学生视力和脊柱

每年,我市都会对中小学生开展视力健康检查以及脊柱侧弯筛查,多维度护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石岐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做眼保健操。记者 冯明旻 摄

在“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校”石岐中心小学,近两年来,同学们的总体近视率维持在38%以下。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通过改善视觉环境、落实眼保健操、保障户外锻炼、加强视力宣教、定期开展视力监测、躺平午休、合理膳食等七大措施,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近视率。如在改善视觉环境方面,学校为同学们精心配备了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能够依据不同学生的身高进行灵活调适,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和脊柱。

“我们每天都会做两次眼保健操,这学期的眼保健操比赛中,我们班还拿了二等奖呢!”三(3)班的马天佑说。同班的文思媛告诉记者:“老师教了我们许多护眼小窍门,我的视力能够达到裸眼5.0,这些护眼习惯真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编辑 林燕英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