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南国红豆,唱尽世间百态。4月10日下午5时,中山纪念中学萧友梅艺术馆音乐厅内座无虚席,“粤乐佳音传校园”文艺名家分享会活动第四场在此精彩上演。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亲临校园,带领现场500名学生走进粤剧的华彩世界,聆听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据悉,文汝清出身粤剧世家,1995年考入广东粤剧学校,接受了6年的专业训练,毕业后进入广东粤剧院一团,其后获第四、五、六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32岁获评一级演员。由他领衔主演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分别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活动伊始,嘉宾文汝清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舞台经验,以《南国红豆最相思》为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深入浅出的粤剧解析课。他从粤剧的历史脉络切入,生动讲述了1956年广东粤剧团携《搜书院》晋京演出,获誉“南国红豆”的故事,通过“粤剧行会”“八和会馆”“粤剧五大流派”“粤剧在海外”“粤剧跨界”等多个知识版块,勾勒出粤剧扎根岭南、枝繁叶茂的文化图景。

“什么叫行当?把一个人的年龄、身份、性别等等,区分成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类别,我们称之为‘行当’。”在这堂“干货满满”的粤剧解析课中,文汝清还着重讲解了粤剧的“十大行当”——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细致介绍了粤剧的“六柱制”——武生、文武生、正印花旦、小生、花旦、丑生,让学生们对粤剧表演形式有了清晰的基础性认知。那些远观于舞台的艺术元素,在文汝清的讲解下变得鲜活生动、触手可及。
随后,身段示范和教学体验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现场,文汝清邀请学生代表上台,亲自指导他们学习粤剧表演中的“把子功”。只见文汝清手持双头枪,演示起粤剧中极具代表性的基本动作“劈喉”和“提枪花”。“首先从枪尾在自己的面前画一圈,再从自己的后脑勺画一圈,动作就完成了。”文汝清边示范边讲解道,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尽显韵致神采与扎实功底。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尽管初次接触,动作略显生疏,但在文汝清耐心细致的指导下,逐渐有了几分模样。

“以前只是在课堂中、电视上接触到粤剧,这次能够如此直观地感受粤剧的魅力,真正体会到了这一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山纪念中学高一(28)班的孙楒能兴奋地分享道,此次分享会中上台体验“提枪花”的经历让他感触颇深,他十分享受跟着名家大师学习粤剧基本功的过程。中山纪念中学高一(1)班的蒋思源则表示,在校园生活中,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了解国家和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至关重要。“文汝清老师的讲座引人入胜,示范环节也给大家带来了满满体验感,我认为这是一次拓宽知识面的宝贵契机。”她谈道。
文汝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粤剧进校园,其意义远不止于为学子们的校园生活增添娱乐色彩,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场粤剧演出、一次“粤剧进校园”分享会,让学子们知晓广东拥有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期望有朝一日,无论广东学子身处何方,只要听到粤剧,乡愁便会油然而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乡音源自何处。真心希望新一代学子能多接触粤剧,深入了解粤剧,从而爱上这一传统文化。”文汝清对青少年殷切寄语。

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粤剧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在新时代焕发着蓬勃生机。为传承非遗文化、赓续粤韵薪火,自2024年以来,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广旅局、市文联及中山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粤乐佳音传校园”系列活动持续走进中山市各校园,致力于新一代曲艺人才培养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将粤乐的魅力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粤乐沁润人心,助力“文化兴城”。
此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山籍粤剧演员李嘉宜和广东香山粤剧团团长黄嘉裕深入学校开设“粤剧小讲堂”,取得热烈反响。此次文汝清的到来,更是为这一系列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 余晓霖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