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记者 >> 正文
中山日报小记者走进大丰水厂,零距离探寻“生命之源”
发布时间:2025-03-25 来源:香山少年报

水是生命之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3月22日“世界水日”当天,中山日报小记者团走进大丰水厂,探秘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零距离体验“一滴水的旅行”。

见证“一滴水的旅行”

“我们平时用的自来水,都是从水厂里面来的吗?”“饮用水是如何过滤消毒的呀?要经过哪些工序?”第一次来到水厂的小记者们对制水工艺流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忍不住频频发问,并时时驻足观察和记录。

小记者团参观水厂沙盘模型。记者 冯明旻 摄

“大丰水厂的供水范围主要是市区、港口镇、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及阜沙镇等,服务人口约80万。这里的供水规模不容小觑,通常每日供水37万立方米,最大可达每日5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5万个月的用水量!”中山公用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供水生产部副经理罗胜告诉小记者们,大丰水厂以西江小榄水道为水源,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但一滴水从源头流到千家万户,还要历经多道严格的工序。

大丰水厂取水口。记者 冯明旻 摄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记者团首先参观了水厂沙盘模型,了解水厂的总体布局,并实地参观了水厂的取水口、反应沉淀池、滤池等关键区域,直观地了解自来水制水的工艺流程、水质检测、生产调度等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用水的来之不易。

在心中埋下惜水种子

活动尾声,小记者们纷纷表示,他们了解到自来水并非“自来”,更感受到了水厂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竭尽全力保障市民的用水安全。

“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做的小实验很有趣,把装置按顺序组装好,倒入脏水,那些杂质就被一次次阻隔下来,最后就能得到较为干净的水。”小记者陈依贝说,通过实验,她深刻体会到了水净化的奇妙。

小记者顺利完成污水的净化实验。记者 冯明旻 摄

“没想到自来水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小记者孙晨昊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对水厂制水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每一滴水的来之不易。他感慨:“我要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争做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小达人。”

小记者柯嘉鑫在现场目睹原水从浑浊到清澈的蜕变过程,这让她真正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含义。“原来一滴水要经历混凝、沉淀、杀菌等漫长旅程才能来到我家。水资源是很宝贵的。我打算将今天的所见所闻分享给亲朋好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新闻知多D

1993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

早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今年,“世界水日”主题为“冰川保护”,“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编辑 余晓霖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