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校园新闻与素质教育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4月9日下午,《香山少年报》与中山市坦洲明德学校(以下简称“坦洲明德学校”)携手共建校园通讯站,近500名师生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新闻梦”扬帆启航
仪式上,《香山少年报》负责人向坦洲明德学校代表授予校园通讯站牌匾,并为首批入选的20名小记者颁发聘书和小记者证。双方还为“中山+”频道投稿优秀作品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

《香山少年报》负责人介绍,校园通讯站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新闻素养。学生在这里可以通过学习新闻基本常识及判断新闻价值,理解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重要性;通过外出采风实践和观察练习,提高对周围环境和事件的敏感度,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新闻稿,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语言风格,提升表达能力。
校园通讯站是坦洲明德学校学子书写、追逐新闻梦想的起点。作为校园通讯站的新生力量,小记者们满怀热情与期待。

小记者代表、明师部611班陈宥翔同学上台分享时难掩激动:“从痴迷阅读到鼓起勇气投稿,《香山少年报》见证了我的蜕变。当我反复修改5遍的作文《快乐是什么》终于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时,那种成就感无以言表。”他鼓励同学们,从小读者到小创作者,其实只需一份勇气和坚持。大家不妨试着拿起手中的笔,用心写下所见所感所想,或许文章不久后也能见诸报端。
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真情实感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文章首先要先感动自己,才能触动读者。”共建活动中,《香山少年报》负责人为学生带来“小记者第一课”。她对《香山少年报》办报情况、版面与栏目内容进行了细致介绍,并以优秀习作解析从“小切口”捕捉“大主题”的写作诀窍,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围绕新闻线索捕捉技巧、新闻稿件撰写要求、投稿采用要领等,《香山少年报》负责人对学生展开指导,帮助他们了解采编常识、提高新闻素养,并鼓励他们留意校园日常点滴,用敏锐视角挖掘身边有价值的新闻故事。

这堂特别的“小记者第一课”,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新闻写作和小记者体验的大门。在场的学生纷纷表示,要用心观察,捕捉校园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传递美好和正能量。
“《香山少年报》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学生观察世界的窗口、表达思想的舞台、连接社会的纽带。”坦洲明德学校副校长胡军表示,与《香山少年报》共建校园通讯站,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校园通讯站的落地,为学生搭建了从校园走向社会舞台的实践桥梁,更打通了班级之声与时代之声的传播通道。

胡军透露,学校计划设立校园通讯站开放日,定期邀请《香山少年报》记者编辑进校指导;同时优先支持小记者参加校庆、运动会、跨学科研学等重大活动的报道。此外,学校还将在校图书馆开辟传媒角,配备采访设备与优秀新闻作品集,供学生学习提高。
仪式尾声,胡军寄语同学们:“以明德之心发现真实,以少年之笔传递力量,以记者之志追求卓越。愿你们在明德校园与广阔的天地间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
资料卡片
《香山少年报》是中山日报社主办的首份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校园专刊,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立德树人的使命,2023年9月13日正式出版发行。当前,《香山少年报》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30多个校园通讯站。作为“报校联动”的有效桥梁,校园通讯站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少年报主题征文的征稿信息,及时掌握学生们发表作品的动态,为报社提供学校办学特色、新闻线索等情况。以此为契机,许多学校将读报纳入日常校园生活,安排专门的读报时间,鼓励学生将报纸带回家与家长共读,拍摄共读视频或图片进行分享,进一步丰富了“全民阅读”推广模式。

中山市坦洲明德学校创办于2008年,是广东省特色教育品牌学校、中山市五星级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级68个(其中小学部49个班级,初中部19个班级),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20余人。经过16年的探索,坦洲明德学校已经成为区域内办学质量有口皆碑的学校。在中山市2022年和2023年民办中小学校规范达标和品牌提升评估中,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五星级民办学校”称号。2025年,坦洲明德学校荣获2023-2024学年中山市初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一等奖。此外,学校还获得“中山市教育质量先进民办学校”“广东省教育品牌特色学校”“中山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坦洲镇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等荣誉。

编辑 余晓霖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