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行⑦ 六盘水猕猴桃,那一颗与众不同的“红心”

发布时间:2021-05-17 来源:中山日报

贵州六盘水有“凉都三宝”:猕猴桃、刺梨、茶叶。听说这“三宝”种得好也卖得好。如“弥你红”红心猕猴桃,2020年就出口540吨。国内猕猴桃的产地有多个省市,为什么六盘水的红心猕猴桃在近年才脱颖而出?仅仅是因为凉都特有的气候吗?中山日报凉都行记者采访组为你揭开这一颗“红心”的秘密。


▲六盘水市水城区米萝镇俄戛村的猕猴桃示范园。

采访组来到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米萝镇俄戛村的猕猴桃示范园。一下车,迎接记者的不仅有凉爽的山风,还有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的阳光。高海拔落差(633m—2861m)、高负氧离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16000个以上/1cm3)、高温差(昼夜温差达16℃以上),是水城区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培育生长的红心猕猴桃口感与味道都与众不同,是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产品。

此时的红心猕猴桃才刚结果,小的如鸽子蛋,大的像初生鸡蛋。它们在枝藤上呼吸着中国凉都独特的阳光和空气,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酝酿着心中的那一抹红。

 ▲记者采访时,红心猕猴桃才刚结果。

种植基地的管理大部分已实现科技和自动化,如支撑攀藤架的柱子,不是一般的木头或竹子,而是玄武岩石料纤维材料;浇水也无需人工,而是通过物联网控制园区里的喷淋系系统,智能化浇灌。因此,记者在种植园中转悠了好一会儿,才发现57岁的周阿姨正在枝藤下给小果子带纸套,为了避免互相碰撞或被虫子咬。她家的土地,早已流通给农业公司,每年每亩有600元的分红。农业公司聘请普通村民当临时工,给果子套一个套子3分钱,一天可以套三五千个。周阿姨说有些有技术的村民还可进公司打工。如另一位村民李如明,就凭技术进了公司当管理员。


▲57岁的周阿姨在枝藤下给小果子带纸套。 

说曹操,曹操就到。此时,李如明刚好经过种植园,头戴牛仔帽、骑着一辆摩托车,正赶着去干活儿。十年前,媳妇去世后,他一个人拉扯仨孩子,还有一位老母亲,是典型的贫困户。如今他娶了新媳妇,拆掉旧的平房木屋,建起了两层小楼房。“土地给公司管了,现在每个月还有3000元的工资,生活当然好很多了。”笑着跟记者聊了几句后,李如明又骑上车,跟记者告别。


▲村民李如明凭借技术进了农业公司当管理员。

据米萝镇的驻村干部钱学运介绍,润永恒是其中一间入驻这里的农业公司,2012年启动建设,计划在村里投资万亩猕猴桃产业园。通过资金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三变”,公司与村民合作。俄戛村农民主要以三种模式与公司合作,包括: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获得固定分红+收益分红;农民以技入和管理入股,获得所管理地块纯利润的30%股权分红;农民以劳动力在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第一个五年,公司给入股农户每年每亩600元固定分红;第二个五年,公司给入股农户每亩600元固定分红加700元收益分红,共1300元。分红随着年限增长,到第四个五年,入股农户每亩的总收入就有2500元。

中国凉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三变”的改革政策,就是红心猕猴桃成长的全部秘密?穿梭在种植基地里,记者觉得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仅靠“三变”解决村民就业和收入问题、独特气候和公司技术,也只是完成了农业生产环节的前端“种好果”。“凉都三宝”是如何“卖好果”的?采访组将继续行走凉都,寻找“卖好果”的秘密。


▲记者采访米萝镇驻村干部钱学运。    

新闻延伸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是全国红心猕猴桃主要产区之一。全区猕猴桃产业规模达11.2万亩,覆盖19个乡(镇)70个行政村(社区),覆盖农户3.73万户14.2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056户18754人)。2020年,全区猕猴桃挂果面积5.5万亩,产量达2.25万吨,产值4.5亿元。2021年,预计全区猕猴桃挂果面积6.5万亩,预计采收鲜果2.5万吨,产值达5亿元以上。

2020年,园区入选农业农村部等7部委牵头评选的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称号、园区红心猕猴桃基地入选科技部牵头评选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园区2家公司(润永恒公司、绿美公司)、1家家庭农场(晏庭银家庭农场)猕猴桃果园入选“贵州十大最美猕猴桃园”。园区“创新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工作经验”,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统筹/徐小江
◆文+/记者 查九星 陈慧
◆图+5/记者 文波
◆视频摄制/陈晨
◆编辑:蓝运良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