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行⑪ 六盘水绿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

发布时间:2021-05-20 来源:中山日报

高山云雾出好茶,这是喝茶人的共识。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市内峰峦叠嶂,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9%,雨水充沛,正是茶叶适宜的生长环境。


▲六盘水雨水充沛,适宜茶叶生长。李彬 摄

“六盘水早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中山日报凉都行记者采访组走进六盘水,只要谈到茶叶,每个人都会讲起这个故事。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现任六盘水市市委书记,时任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市长李刚说出了这句自创的“广告词”,让六盘水的春茶在全国人民心中扎下了根。茶叶也被六盘水人列为“凉都三宝”之一(其余两个是之前报道过的猕猴桃和刺梨)。

在六枝特区的318浪哨缘房车营地边上,一家茶叶加工厂飘来的茶香味吸引了我们。经厂方允许后我们进入加工车间。由于已是五月中旬,今年的绿茶采制已告一段落,工厂里正在加工红茶。“红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制成后香气比较浓郁,滋味持久,所以我们选用一芽一二叶的茶叶来制作。”一位工人边翻动着茶叶边向记者介绍。


▲工人们在翻动茶叶。

“都说要喝明前茶,但是六盘水茶叶上市更早,这里茶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采摘早。”记者了解到,六盘水茶采摘时间平均在2月10日左右,2019年水城春第一锅“早春茶”生产时间为1月13日。当江浙一带的茶园还在寒冬之时,六盘水这里的茶园早已春意盎然,春茶开园比省内其他茶区早10至15天,比江浙一带早20至25天,可以说这里是国内最早一批上市的春茶了。


▲机器揉捻茶叶。

在水城古镇的凉都茶文化博览馆里,我们品尝了一杯今年的早春绿茶,全部由芽头制成。茶色黄绿透明,茶芽在热水中翻滚时,已有清幽的兰花香飘出。茶芽慢慢沉到玻璃杯底,根根直立向上,恰似长出了一片小丛林。喝上两口,滋味鲜爽,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淡淡的苦味过后,便是喉咙的清凉和回甘。



▲茶芽慢慢沉到杯底,根根直立向上,恰似长出了一片小丛林。

在贵州鸿森茶业公司,老板娘叶芳一边给我们泡茶,一边介绍着凉都茶叶的发展史。她做茶叶11年,注册自有品牌10年,如今公司拥有9000多亩种植基地,16.67亩的厂房;车间每年加工干茶2.5万公斤,今年的目标是5万公斤。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单打独斗,到如今加入凉都“水城春”创新联合体,成为标准化示范加工厂,叶芳说这一转变收获很多,最大的好处是统一品牌,抱团发展。“政府的国资牵头,我们加入的几间企业按水城春的品牌要求,统一标准厂房、生产产品;品牌统一定价销售,开拓市场;遇到更新设备、资金困难时可以先生产、后抵付。”


▲中山日报凉都行记者走进六枝特区的水城春示范加工厂。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茶产业发展,六盘水市成立了由市领导领衔的六盘水市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六盘水市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0年)》,并按照“专职化、专班化、专业化”要求成立了茶产业工作专班,做到一名领导专职负责、一个团队专班攻坚、一套打法专业保障。目前,“水城春”“九层山”“保基茶叶”3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水城春”“九层山”“牂牁江”“碧云剑”4个品牌获得贵州省著名品牌称号,水城茶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市茶产品从种类看,绿茶占总产量的92.75%,红茶占7.25%。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统筹/徐小江
◆文+/记者 查九星 陈慧
◆图+5/记者 文波
◆视频摄制/陈晨
◆编辑:蓝运良
◆编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