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协作 山水情深⑥ | 中山、六盘水携手推动东西部协作结出丰硕成果

发布时间:2023-12-22 来源:中山+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山,位于珠三角腹地。六盘水,地处黔西乌蒙山区,滇、黔两省结合部。北盘江作为珠江源头河流之一,从高原出发,一路奔腾,跨越千里抵达珠江口,牵起两地共饮一江水的情谊,勾勒出互利共赢发展曲线,书写了东西部协作生动注脚。

六盘水野玉海景区野鸡坪。记者 黄艺杰 摄

2021年,根据国家新阶段东西部协作关系调整安排,中山与六盘水“山水”结缘。3年来,两地紧紧围绕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用真情、拿真金、下真功,持续深入开展东西部协作,两地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谱写动人的“山水协作曲”。

12月22日《中山日报》04版专题报道。

“冷”资源催生“热”经济

12月18日,六盘水迎来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整饰一新的野玉海景区盛装迎客。

海拔2503米的野玉海里没有“海”,有的是宽阔无比的草场和浓荫蔽天的森林。“野玉海”三字的由来是取野鸡坪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海坪彝族风情小镇三地头一个字组合而成。其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玉舍滑雪场被称为中国纬度最低的滑雪场,是赏冬玩雪的绝佳去处。这里有高山滑雪、雪地摩托、雪上飞碟等雪上运动项目,不仅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高山滑雪,领略滑雪运动的无穷乐趣,还能饱览美丽的“北国风光”。

12月18日,六盘水迎来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整饰一新的野玉海景区盛妆迎客。赵桦 摄

“以前这里的客人主要来自四川、云南,近两年广东客渐渐多了起来,比例接近3成。”景区负责人介绍。随着东西部协作工作推进,贵州山水的优势经过粤黔两地联合推广,其特色产品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在广东游客心目中全面提升,这直观反映在广东游客数量上。富有资源禀赋的六盘水,把握机遇,扎实发展冬季旅游。除了聚焦冰雪旅游开展特色活动以外,依托当地丰富的地热资源,六盘水相继建成多处温泉景区,让游客在享受雪上飞舞的激情后,还能尽享休闲度假养生之旅,不断让“冷资源”涵养出“热产业”。

12月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龙井温泉旅游度假区,满目苍翠、烟波缭绕,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度假养生,泡一泡冬日的温泉,喝一杯暖胃的热茶,洗去一身疲惫。几辆旅游大巴停靠,下来一拨来自广东顺德的团客。“在广东温泉泡得多了,这次试试贵州的温泉有什么特色。”来自顺德家具协会的陈先生表示,此次行程最特别的体验是尝新鲜,贵州独特的地貌,与广东反差很大的天气,都是他感兴趣的点。为了迎接广东的客人,温泉酒店餐厅的出品采用粤式烹调的手法,菜式充分照顾广东客人的胃,例如:有辣度减半的酸汤鱼、暖身的羊肉汤、精致的粤式点心……

六盘水六枝龙井生态温泉度假区。受访者供图

“一到夏天,游客像‘候鸟’般从全国各地飞向六盘水,他们与凉都有一个‘夏天的约定’。”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成员范超透露,夏天才是六盘水旅游的旺季,得益于独特的引客优势——六盘水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9℃,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避暑游玩,住宿价格水涨船高,仍一房难求。游客的涌入,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中山与六盘水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中山市围绕六盘水所需持续投入协作资金累计超过1.7亿元,推进六盘水48个东西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升级,六枝特区郎岱镇花脚村就是其中之一。依托中山市投入的2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花脚村开展巷道提升、增设亮化、污水整治、人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并对村民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进行改造,积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在两市的共同推动下,花脚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2022年,花脚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花脚村的蜕变,已成为中山开展东西部协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产业协作助力刺梨走向大湾区

在贵州的餐厅吃饭,现在流行的是在饭桌摆上刺梨饮品。

果色金黄的刺梨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但贵州的刺梨产业长期处在粗加工发展阶段。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大潮为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带来了东风。

2021年,中山与六盘水“山水”结缘,小榄组团8个镇街结对帮扶六盘水市盘州市,精准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引进中山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投入财政援助资金800万元,协助发展刺梨特色产业。如今,随着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山野果子刺梨已强势“出圈”,刺梨产业正通过研发新产品、拓宽市场渠道乘势“起飞”。

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记者 卢兴江 摄

在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刺力王”)崭新的果糕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目前国内最高效的果糕生产线,这是广东中山援建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刺梨产业蓬勃发展的关口,刺力王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帮扶,积极推动自身的智能化产业转型升级。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山市按照“4+”模式助力六盘水市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帮助六盘水招商引资,推动“一县一园”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以刺梨产业为例,刺力王成立以来快速发展,规划设计年产能50万吨级的刺梨加工厂区,目前已建设了刺梨鲜果榨汁生产线、原汁、口服液、易拉罐、PET、自吸袋、糖果、精粉、泡腾片及含片等9条刺梨产品生产线。2022至2023年,中山市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500万元,帮助刺力王建成刺梨果糕自吸袋生产线1条,建设年处理5000吨刺梨果渣综合利用(刺梨果酒)生产线1条。

生产线的投产运营,带动了种植户增收致富,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刺力王副总经理庄志强表示,厂区平日员工200人左右,到了8月、9月生产旺季员工数量增加至500人、600人。

借助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的东风,刺力王的产品走出大山,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刺力王在全国布局4个销售中心,分别为贵州、云南、重庆、广东,其中广东销售中心落户中山。数据统计显示,刺力王去年全年销售额约2亿元。今年7月至今,广东销售中心新增销售额达400万元,在全国4个销售中心之中业绩排名第二。下一步,刺力王把目标瞄准保健品、药品的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目前与完美公司的合作正在协商过程中;计划与中山本土商超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

“旅游饭碗”托起
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坐在野玉海景区的单轨高架观光小火车上朝向下看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映入眼帘。在浓荫蔽天的森林包围之中,点缀着一幢幢红土外墙、茅草屋顶、极具民族特色的小楼,让人有置身于欧洲小镇的错觉。

彝族居民载歌载舞欢迎游客。记者 黄艺杰 摄

这是位于野玉海景区核心腹地的海坪千户彝寨,它围绕彝族文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规划打造。2019年8月,为了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阿娄社区正式成立。“新鲜出炉”的阿娄社区总人口近千户、达4300多人,居民来自30多个村,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傣族、黎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四成左右。其中,彝族的聚居性相对突出,少数民族户比重高达80%。作为多民族聚居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摆在阿娄社区面前的考题。

六盘水市妥乐村是著名的赏秋胜地。记者 卢兴江 摄

得益于六盘水市“19度的夏天”,每年5至10月,大量游客来到野玉海景区,为相邻的阿娄社区千户彝寨带来了发展机遇。“夏天的时候,社区的大街小巷,停满了房车,高峰时段堵起了车龙。”阿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训锋表示,为抓住景区人流,社区积极引导村民开展相关文旅产业探索。如今,每逢节假日,千户彝寨都会举行彝族歌舞、彝族酒令、包粽子、篝火晚会等独具彝族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阿娄社区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就业创业。“我们的收入全靠景区的发展。生意好的时候,民宿房间都会被预订满,一天可以赚3000元。”“敏旭客栈”的老板夏敏原本在广东省务工,看好景区持续高涨的客流,决定回家创业,捧起旅游业的“饭碗”。在阿娄社区,同夏敏一样吃上“旅游饭”的大约有37户。社区内开设的土司庄园、艺术家之村、彝心彝意、雅幽民宿、彝哈拉民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民宿及餐饮业异军突起,较好地带动了群众就业创业,促进了群众增收。靠发展民宿文旅,阿娄社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经营民宿的村民人均年收入约在4万到5万元。

“景区能承载这么大的游客量,离不开中山人民的支持。”周训锋表示,借助东西部协作力量,千户彝寨文旅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大动力。原来,为助力阿娄社区种植业和文旅产业发展,2021年,中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帮助阿娄社区供电线路整改提升、安装户表及配套变压器等项目,提升供电水平和安全性。去年,中山再筹部分资金,用于特色民族村寨、餐厅和民族文化园等建设。

“电压稳定,这些民宿酒店才有运营的基础,路灯增加了居民旅客的安全感,还有监控设施等又让偷盗行为几乎绝迹。”海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冉淼这样描述中山帮扶所起的作用。此外,中山南区街道还直接资助13万元,用于设立公益岗,让不便外出的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记者手记

期待更多“小确幸”
在“山水”间飞送

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04亿元;帮助六盘水市38882名农村劳动力(其中脱贫人口25721人)实现转移就业;新增引导60家企业到六盘水投资兴业;帮助采购、销售六盘水市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累计18.27亿元;动员社会力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含物折款)7786.89万元……

以上的一串数字,是2021年中山与六盘水“山水”结缘,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后,深化帮扶工作,创新帮扶方式,所取得的成果。

近日,本报多名记者在中山市记协的组织下,走进了产生这些数据的土地,触摸数据背后的故事,更具体地感受到了“同饮珠江水 山水一家亲”的含义。

花脚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与村子环境一起发生变化的,还有村民们的生活。记者  黄凡 摄

翻过重重高山,在六盘水六枝特区花脚村,我们不仅看到因协作而变好的村道、变美的村容,更看到了基层之治的变迁——为维护好环境,村民自发成立了理事会定下村规民约,对村务又议又管。协作改变了乡村的面子,也改变了里子。

在六盘水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陈志军和夏敏夫妇,因中山的协作力量在家门口开起民宿,把“旅游饭”吃得更香,也让此前一直外出打工的夫妇得以承欢父母膝下,得以与年幼儿子朝夕相处。协作,不仅改变了夏敏一家的谋生方式,也填了原本横在亲情面前的时空沟壑。

在盘州刺力王生物科技公司,我们得知贵州常见的果子刺梨已经变身为致富的“金果果”,刺梨的系列产品从生产线流出,让维C之王以各种面貌飞到消费者面前。而中山援建的果糕和果酒的2条生产线,直接带动110余人就业。生产线产出的,不仅是新刺梨产品,也是110个家庭的“小确幸”。

……

如果以蝴蝶效应的原理推导下去,这无数的“小确幸”背后会有无数人的命运被改变,有一天会汇成更大的欢喜。

在六盘水,我们不仅看到“小确幸”飞到了乌蒙山人民的身边,也看到幸福在出“山”入“湾”。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恰逢中山六盘水印象馆揭牌,中山的红木家具、电器、五金、灯饰等优势产品,都在展区里亮相,面向六盘水家居市场。粤品“黔”进,又何尝不是中山产业的“小确幸”?

在六盘水乌蒙草原巨大的风电机下,人会变得渺小,但眼光可以拉得更远一点,看到东西协作的另一种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澎湃。这个包括香港、澳门及珠三角9市的湾区,人口8000多万,对能源电力的旺盛需求不言而喻。据统计,自1993年云南和贵州向广东送电开始,南方五省区西电东送30年来累计输送电量已突破3万亿度。西电东送的南通道从云贵高原穿广西腹地达广东腹地及沿海,跨崇山峻岭,最长线路近2000公里,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传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助力高质量发展。

六盘水,也是西电东输的重要城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山万家灯火的温馨和机器轰鸣的生机,又何尝不是从乌蒙山飞到中山人民头上的“小确幸”?

没有大担当又哪来“小确幸”?

目前,中山和六盘水早已走出过去对口扶贫的“输血”模式,而走向更可持续的平等交流、互利互惠。各方“甜头”在哪里?依然考验着两市党员干部的智慧和担当。

珠江之水碧迢迢,横跨东西永奔流。从老区到湾区,从高原到海滨,山海虽远,同心梦圆!期待更多“小确幸”在两市间飞送,也相信“小确幸”必将汇成大幸福。

策划:程明盛 吴森林


编辑  张英  二审  陈彦  三审  苏小红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