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火炬开发区窈窕片区项目正式启动,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南朗村废品收购站片区工改项目清拆;1月5日,火炬开发区4个片区单元规划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议;1月10日,火炬开发区召开低效工业园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推进大会;4月9日,翠亨新区(南朗街道)首宗村企合作“工改”项目——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合作意向表决通过……
这是今年以来,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工改进度表”,两区全面掀起低效工业园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热潮,全力“改”出一个新东部。
■ 数字背后彰显“工改”活力
“新项目年产值预计达到6亿元,是现在的60倍”“工业产值预计从2000万元提升到15亿元,提升75倍”“从8000平方米到5.2万平方米,空间载体提升了近七倍”……这些数字展现了“工改”的活力。
2月16日,在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第二批项目集中动工(火炬开发区分场)拆除仪式上,中天高端机电产业园负责人黄子超介绍,改造升级以后,新项目年产值预计达到6亿元,将引进高端装备项目。
与中天高端机电产业园项目一样,3月31日进行拆除的张家边旧饮料厂地块,改造后容积率将从0.65提升到3.5,工业产值将从1300万元提升到10亿元。4月7日民众街道启动的海纳智造产业园地块,改造后容积率将从现在的0.6提升到3.5。两期园区全面建成后,工业产值预计从现在的2000万元提升到15亿元。
▲3月31日上午,火炬开发区张家边旧饮料厂地块物业正式拆除。
记者梳理中山东部多处“工改”项目发现,“高”“快”是其共同特点。容积率、工业产值、项目质量、产出率等大幅提高,推进速度和招引项目速度快。正如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钟剑所说,“我们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全力以赴将火炬开发区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打造成为全市的标杆。”
“‘工改’园区为我们节约了时间成本,从进场装修到生产出第一批货,仅用了半年时间,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可能还要快一些。”美贝斯特(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新棋回忆说,2020年10月,他们开始找厂房,当得知火炬开发区创新科技孵化聚集区项目封顶时,前去洽谈,当时只花了半个小时便把厂房确定下来。
时间倒回2020年9月28日。这一天,随着创新科技孵化聚集区项目封顶,火炬开发区向产业空间存量要增量的突围战正式打响。封顶之日,创新科技孵化集聚区南地块招商项目已“满员”。“来这里之前,我们到过全国很多大城市考察,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山火炬区。”林新棋认为,选择在中山东部发展,一是这里靠近深中通道登陆点,区域优势明显;二是政府服务周到,租“工改”厂房,可以“拎包入住”,省去大量的前期准备时间,利于项目快上马和长远规划。
■ 拥抱深港拓展连片产业发展空间
发展空间不足,是产城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难题。2021年12月9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到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调研时强调,火炬开发区要在低效工业园改造上蹚出一条路子。要尊重历史、立足实际、创新政策,以合作共赢为导向,探索多种改造模式和路径,最大限度腾出产业发展空间。2021年12月26日召开的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打赢打好破解土地瓶颈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火炬开发区通过对工业、仓储用地及闲置用地等开展大调查,全面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划定四个连片“工改工”片区作为首批示范性项目,片区统筹总面积超万亩。其中,东利片区定位为“湾西智核、深中门户”、张家边片区为“火炬上城、科创中枢”、沙边片区为“世纪智源、创享母港”、窈窕片区为“窈窕网谷、都市聚落”,未来五年,计划打造两个百亿级科创智造园区、两个五十亿级产城融合园区。并驱动世纪大道近15公里“创智城脊”,助力火炬开发区担当湾区竞合的“前沿阵地”和拥湾发展的“战略中枢”。
▲窈窕片区定位为“窈窕网谷、都市聚落”,此为该项目效果图。来源:中山火炬发布
在“工改”中,火炬开发区加大机制和方式创新,并提供政策、金融等支持。比如,探索“政企联合”模式,多方共赢的政策激励,“托管共建”的归宗模式和“招商前置”的空间订制以及“功能配比”的激励机制,形成“规划+实施+政策”三位一体创新机制,领导班子“挂图作战”,“工改尖兵”活跃在一线,奋战在一线。
“土地瓶颈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火炬区未来发展,火炬区要‘二次创业’,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是必由之路。”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表示,要坚决啃下“工改”这块“硬骨头”,为火炬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改出一片天。
中山东部与深港“一桥相连”,是深港高端产业外溢的最佳福地。项目能否接得住,产业发展空间至关重要。
4月9日,周六。翠亨新区(南朗街道)首宗村企合作“工改”项目——南朗村废品收购站改造项目合作意向表决通过,这是今年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工改”亮点之一。
▲南朗村废品收购站片区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清拆现场。
2021年,翠亨新区实现统筹南朗街道发展,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在中山“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中,翠亨新区成为“东承”的桥头堡。2022年1月份,《中山翠亨新区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方案》出台,为推动新区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指明了方向。该《方案》明确提出,加快统筹推进新区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计划到2025年完成土地整备不低于1万亩,打造建设若干个主题产业集聚区,全力优化“东承”产城空间,积极拥抱深港。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谭华健
◆图:记者 夏升权 缪晓剑
◆编辑:王欣琳
◆二审:陈彦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