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新增940亿元投资!中山“工改”项目凭何“吸金”?

发布时间:2023-12-27 来源:南方+

继公布两年腾出3.1万亩产业空间的数据后,中山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又拿出了一份新鲜出炉的投资“成绩单”:

截至目前,中山“工改”新招引258家企业,服务357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预计推动新增投资总额近940亿元。

我们不得不问:尚处于转型阵痛期的中山,其开展的“工改”如何能够在此时如此“吸金”?

将“工改”前后的中山对比一番不难发现,问题的答案来自三个“更”。

首先,是空间更充足。

为什么说深中通道的开通对于中山而言是“历史性”的机遇?东岸的优质资源为什么愿意横跨伶仃洋来到中山?其一大因素便是东岸的土地资源同样稀缺。如果中山能够提供足量的空间,其相对优势便得以凸显,投资者自然会多一个投资中山的理由。

其次,是市场更开放。

“工改”的一大特色,是通过“改革”的过程,贯彻“开放”这一理念。

例如,过去权属混杂的村集体用地,通过“工改”也能够引入市场的力量参与改造、主导产业园的开发,并公开出让用地产权。同时,改造主体企业往往会为村集体配建容积率更高的工业物业。这样一来,村集体的资产得到了提升,土地要素也能够更充分地流通、支持制造业当家。

更为重要的是,中山借“工改”,打开了更为开放的思想——企业无论是中山本土的还是外来的,只要是优质的,都欢迎来到中山的土地上置业。企业家通过“中山看地云”小程序等渠道,就可以直接“云”浏览地块信息、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一系列的举措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正在中山加速形成。

2023年10月,中山市“工改”招商平台正式发布。记者 夏升权 摄

2023年10月,中山市“工改”招商平台正式发布。

最后,是环境更优良。

在中山,“工改”与治水、干部队伍转作风一同被称为“三大攻坚战”,它们直指中山两个亟须改善的“环境”。

其一是指生态环境。河涌密布是中山区别于大部分珠三角城市的特点,为中山打造海绵城市、塑造亲水的城市景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然而近年来中山饱受水污染之困,低效工业园内的工业厂房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开展“工改”后,中山关停了一批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厂房,为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效益起到了及时止损的作用。

另一个是营商环境。近两年来,从体制机制到办事服务,中山掀起一轮营商环境大改革,被视作中山改革的“头号工程”。具体到“工改”领域,则是用“工改”来识别、检验干部,让“躺平”的人给勤奋的人让位,从而重振中山干部队伍的精气神。

干部作风的改变,企业家最易感知。从日常各镇街的动态可以发现,基层的“工改”干部们频频收到来自企业家的锦旗;明阳电气董事长张传卫、欧普照明总经理马秀慧等知名企业家,均在公开场合点赞中山的营商环境大为改善。

生态与营商环境双提升,资金、人才等要素也就有了向中山倾斜的“加分项”。


编辑   黄凡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