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2024年“工改”将腾出1.7万亩空间

发布时间:2024-01-29 来源:南方+

2024年了,深中通道通车进入倒计时,今年注定会成为大湾区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也是这一年,中山宣布,要在前两年“工改”出3.3万亩空间的基础上,再腾1.7万亩,加起来,就是整整5万亩。更充裕的发展空间,为湾区融合创造着更多机遇。

让我们来展望一下:“工改”将为2024年的中山,带来哪些想象空间呢?

首先,中山的“软硬件”将全方位对标东岸,参与建设世界一流湾区。

中山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报告提出,要把“工改”治水、城乡建设、产业发展一体谋划推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塑城乡形态风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一子落、满盘活”。

从过去两年的成果看,“工改”的过程,也是中山奋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过程,“软硬件”一起提升。可以说,中山用“工改”一招,干成了几件多年来一直想干的大事。

其次,中山制造业迎来一次转型升级、格局重构的更新潮。

以前做玻璃的企业,在“工改”后也能做智能锁了。以前谈中山,就会谈到五金、服装、灯具等产业。未来提起中山,健康医药、新能源、智能家电等,或将成为中山的新标签。

比如最近很火的“低空经济”,被写进了中山市委的全会报告,并且已经有本地企业在探路了。深圳更是在去年年底出台了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新政。“工改”出的新土壤,为深中携手种下低空经济产业的种子,创造了可能性。

另外更重要的是,不只是承接东岸资源,中山打开的,将会是迎接全球宾客的大门。

深中通道联通深中两地,释放的却是面向全球市场的重磅信号: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迈出了关键一步,中山的投资价值也将得到质的提升。当“工改”带动优化了投资环境的基本要素,全球客商自然会纷至沓来。

例如,横栏镇有家金属制品企业,多年签不回一家国外客户的订单,原因就是厂房破、没产权,让客户缺乏安全感。当企业传出参与“工改”的消息后,不仅让上海的一家知名企业愿意全资收购,连客户也跨国飞到中山验厂,促成了合作。

畅想的基础,是中山“工改”实实在在的成果。“工改”的成果,来自中山全城近两年的拼搏奋斗。大桥将通,“工改”利好将进一步在大湾区扩散。你我有幸,将见证中山凤凰涅槃的过程。


编辑  黄凡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