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山“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丁珏计划提交三份建议,其中一份为《关于推动中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正向激励化开展的建议》。
丁珏通过调研发现,中山志愿者服务的基础非常好,但是目前,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难以将学生引流到社区、现有的志愿服务岗位尚不能完全满足中学生的需求、志愿服务信息发布渠道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如何推动中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正向激励化开展?丁珏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第二,建立健全结对、共建服务机制,整合资源,设立校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第三,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相关表彰激励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开发中学生志愿服务岗位,例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如咨询、值班等)。开展与志愿服务岗位相适应的专业培训,让学生在志愿服务前了解相应的要求,具备相关技能。另外,可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学生志愿服务记录如实完整归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实践课程学分管理。将志愿服务经历作为评选表彰的重要条件,将是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择优录取中学及大学的参考标准之一。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谭华健
◆图/记者 余兆宇
◆视频拍摄/记者 冯明旻
◆视频后期/刘建满
◆编辑:汪佳
◆二审:朱晖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