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有机物(即VOCs)引起的大气污染防治难题,中山市率先提出以集约化手段,推进共性工厂建设来解决中小型企业 VOCs 废气处理问题。2017年底,大涌镇瑞达家具厂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成为全省首个VOCs废气集中处理共性工厂。截至目前,中山共有12家共性工厂取得环评批复(编制环评中的共性工厂未作统计)。通过实施VOCs集中处理共性工厂,近年来中山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效果明显。
市政协委员梁红辉表示,打造共性工厂,便于政府对生产过程进行污染管控,有利于腾挪大量的连片土地资源。同时,共性工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共享智能化改造带来的便利,实现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中山共性工厂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梁红辉指出,由于缺乏省级政策指引和支持、共性工厂建设类型相对单一和共性工厂存在占地大、投入大、风险高、回收慢、责权认定困难等问题,导致共性工厂建设推广普及难。
梁红辉建议,除了积极争取省级相关政策支持,在《中山市涉挥发性有机物项目环保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要加快出台针对中山VOCs防治的相关地方标准、技术指南、法律法规等。资金支持上,通过积极申请中央、省级专项奖励资金项目库,财政增加对VOCs共性工厂、试点工程等资金配套,降低企业运营风险;要积极推进各类型共性工厂和共性工厂园区建设,并鼓励相关研发机构、高校人才站等产学研平台进驻,推动共性产业园整体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联合行业协会等机构制定共性工厂生产和产品标准、纠纷中的责权界定。此外,还要助力企业搞好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促进共享生产模式发展。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黄靖怡
◆图/记者 余兆宇
◆视频拍摄/冯明旻
◆视频后期/刘建满
◆编辑:汪佳
◆二审:朱晖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