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刘海云:“活化”名人文化资源,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

发布时间:2022-01-1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中山形成了以高效生态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秀美村庄、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为主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至全省最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接下来,中山该如何利用好自身文化资源,打造大湾区的人文地标城市?市政协委员刘海云提出建议。

“文化是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文化让城市在招才纳智方面更具竞争力。”市政协委员刘海云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中,文化振兴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方法,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之一。经过调研,刘海云发现中山美丽乡村建设在文化振兴方面还存在短板。

刘海云认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中山在名人文化资源、侨房整体统筹、持续办好传统特色节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仍有待加强。此外,2021年市委农办制定的《中山市美丽乡村指数测评工作方案》中,考核内容里缺乏了文化振兴工作。

那么中山该如何利用好自身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实现文化兴城,打造大湾区的人文地标城市?刘海云提出了5点建议。

一是研究和“活化”名人所在乡村的文化资源,塑造每一条名人村落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空间载体;二是保育活化华侨建筑,把骑楼老街修复作为中山美丽乡村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集华侨历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华侨特色文旅街区;三是推动崖口飘色、南头五人飞艇等中山特色传统节庆打造成脍炙人口、易于线上线下传播的个性化IP,融入美丽乡村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景观营造;四是利用红色资源创新打造沉浸式网红打卡体验空间,影响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中山红色基因;五是升级中山市美丽乡村指数测评系统,增加文化振兴指数测评,并纳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库给予财政资金的保障。

针对挖掘丰富名人资源方面,刘海云还提交了《关于发掘郑观应文化资源,讲好大湾区故事、厚植文化根基的建议》。她建议,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建设展览馆、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发掘郑观应文化资源。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黄靖怡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唐益 
◆二审:朱晖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