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委员通道”上,市政协委员李乐愚就构建“顶天立地”的中山市医疗卫生体系进行发言。他指出,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对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更高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塑造健康湾区,医疗卫生是大湾区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领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中山市需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健康体系,才能让中山真正成为人才聚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活力之城。
当前,相比大湾区其他城市,中山市医疗卫生发展仍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奋起直追的短板。李乐愚指出,
一是中山市卫生健康方面的投入长期不足。“十三五”期间,中山市人均卫生费用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6%-18.1%,人均政府卫生投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4%-37.0%。周边城市近年来明显加快医疗高地的布局建设,若“十四五”期间中山市卫生投入不足的趋势不能得到扭转,将与全省尤其是大湾区其它城市对卫生投入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极易造成中山市医疗卫生体系增长乏力,更可能在“不进则退”大势下,出现优质卫生人才流失、医疗资源和服务能力差距被拉大的风险。
二是卫生健康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平衡。全市公立医院发展“头部效应”不够突出,目前中山市仅有市人民医院得到市财政专项拨款进行高水平医院建设,在强有力的资金政策支持下,人医的综合实力提升显著,与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的差距逐渐拉大,并未形成三大医院齐头并进的局面。此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体配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镇街医疗卫生发展差距较大,镇街医疗卫生资源提档升级乏力,管理游离,集约化程度低。
李乐愚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坚持中西医并重,结合中山医疗卫生资源现状,服务中山城市功能定位,促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探索具有中山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二是加大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投入,让中山市民享受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三是打造以市属3家三甲医院为引领、24家镇街医院为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市—镇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顶天立地”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张倩
◆图+/记者 缪晓剑
◆视频摄制+/余兆宇
◆视频编辑/刘建满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