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犹在耳畔,我们又迎来了2022年中山市两会的悠扬乐章。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隆重开幕;今天上午,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如约而至。在此,我们谨向市两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致以由衷的敬意!
今年市两会,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满怀激情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前不久召开的市党代会,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擘画了“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大工程、一个坚强保证”的发展思路。这次市两会,将紧扣“12151”的行军步点,将高质量发展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同时,本次会议还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对于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全市人民奋勇前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五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和累积性问题矛盾多发的双重压力,面对国际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中山逆势而为、迎难而上,走出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突围求索之路。全市上下迫切期盼的是,中山能够早日站稳脚跟,回到我们应该在的赛道上,以更加自信从容、豪情万丈的步履,参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竞合,在高质量发展各个领域继续领潮争先。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自己脚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届市委常委班子朝乾夕惕、日夜兼程,以上率下带领全市“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没有提出一个远大的经济指标数字,却频频于土地空间、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关键处夯基垒土;没有提出一句高高在上的民生口号,却时时在作风建设、营商环境、惠企政策、百姓关切等大小事上落笔着墨。为政之道,贵在务实,我们宁要一个行动,不要一打纲领。希望这样的尚行、敏行、力行更多一些,再多一些。
“‘难’不能成为‘拦路虎’,‘难’就要以改革的思维去突破。”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印象中“不愿下基层”的机关干部,纷纷主动请缨到镇街基层接受历练。就在这次市两会前,市委组织部一纸号召,一夜间近200名机关干部奔赴“工改”、治水等攻坚一线,其中许多都是年轻干部。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如果中山的新生代们都摒弃怕苦畏难、勇于冲锋在前,拒做碌碌无为的“躺平式”干部,那么我们对中山的前景还有什么悲观?
“抢抓机遇没有局外人,开创新局没有旁观者!”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各界、群众、企业家对中山发展恢复信心。港口镇的华伟(日先)创意展示产业园,几十年扎根中山坚守制造业,如今又自拆厂房率先开启低效工业园改造;小榄镇十年前总部外迁的百亿民企建华管桩,从去年开始迈出回归步伐,决心在中山做大做强湾区总部。还有一大批看好中山前景的企业纷至沓来洽谈合作……“市场之手”有其特定规律,一句“撑你”背后,就是企业信心回归、自主意愿的写照。
也许,要真正逆转当前的发展局面,中山所要克服的反作用力和惯性还很大,所要打的基础还很多,所要经历的过程还很长。但改变、突破的力量,已于坚冰厚土中豁开罅隙,那积蓄的动能终将喷薄而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或宏大、或细微的叙事,我们孜孜以求的“中山路”,方向已经锚定,路径清晰可循。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中山一定能够迎来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全国范围内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约三百多条,其中叫“中山路”的占了一半以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它所凝结的,是一种永恒的血脉基因,一种不灭的精神意志。每天在记忆原点往来穿行的我们,惟有不辱使命,让这座城市历久弥新、永续兴盛。这一路注定是荆棘满途,但一定会有芳草鲜美、玫瑰芬芳;这一路少不了栉风沐雨,但前方定是光风霁月、海阔天空。心之所向,正是大道之行。让我们与城市共享荣耀、同担挫折,用关注之力驱动梦想,用建设之行叠瓦添砖,一起踏平坎坷、斗罢艰险,走进并不遥远的春天里!
预祝市两会圆满成功!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编辑:陈彦
◆二审:曾淑花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