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魏亚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探索实施寒暑假托管

发布时间:2022-01-12

今年中山市两会期间,“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托管服务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市政协委员魏亚敏提交了《“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探索实施寒暑假托管的建议》。

魏亚敏指出,教育部要求,课后服务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据了解,中山31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实现“5+2”模式课后服务全覆盖,小学生参与率90.2%,初中生参与率97.51%。中山推行的“基本托管+素质拓展”课后服务模式,针对学业辅导及艺术、体育、劳动、科技等特色服务项目分时段提供服务。目前,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涵盖艺术、体育、科普、劳动、阅读、心理等13大类、237门特色课程,新建设校内运动队87支、艺术团97个。同时,受学校场地、师资、经费等影响,课后服务基础托管以外的如艺术、体育、科普等素质拓展类的托管参与门槛较高,服务范围较窄,仅有少数学生可以参与。

针对上述情况,魏亚敏提出四方面建议。

第一,解决课后服务资金来源和师资薪酬的问题。一是尽快出台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制定“基本托管”和“素质拓展”分类收费标准,充分调研市场定价后在低于市场定价可实施范围内制定收费上限,从而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丰富服务种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素质拓展”;二是出台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薪酬指引,给予老师合理体面的酬劳。

第二,课后服务应重视开展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老师不足可从以下两方面解决:一是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二是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家委会招标采购方式,让优秀的体育俱乐部进校园。

第三,提供便利条件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来。一是探索与群团组织、公益性组织,如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实现师资共享;二是建立与本地区高校合作模式,依托在校体育、艺术、师范类大学生,满足新时代中小学生对丰富的课后生活的需要;三是引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合作。

第四,有条件的学校鼓励探索寒、暑假课后服务,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世球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汪佳 
◆二审:曾淑花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